风湿病的起源

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亲戚朋友,他们一到秋冬季节,雨天的时候就会四肢关节疼痛,非常痛苦。对这类疾病我们也不是很陌生,就是风湿病。

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风湿又是怎么解释的呢?中医认为:阴阳失调,百病丛生。属痹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弊病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因和内因。《素问·痹论》中精辟地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中医风湿一词起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在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

我们大概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两大类,当然是从中医的角度!如下:

第一: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第二:感受风湿所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

通过上述的说明我们应该对风湿病有一点的了解了。了解它对我们预防疾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化验血常规,反应蛋白,血沉。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系三,补体系四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要排除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肿瘤等的情况。关节肿胀明显,也可以完善关节腔滑液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做一些关节影像学检查,做x线平片或CT的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到达了晚期之后,可能会表现出如下的症状:1、首先会有非常明显而且持续的关节疼痛。2、会有关节的明显的活动不利,比如患者可能在早上有晨僵的现象,而且此时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其他的活动能力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下降。3、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关节畸形。在关节肿胀的基础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梭形畸形、尺偏畸形、天鹅颈样畸形或者是纽扣花样畸形等等。4、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关节外的其他症状表现,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病以及肺部相关疾病的表现,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又包括:1、一般检查,主要指的是血尿常规,血沉,c反蛋白,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等。2、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比如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igg以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等等。二、就是影像学检查: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到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以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以及脱位。2、ct检查,胸部ct进一步提示肺。病变,尤其是高分辨的ct对肺间质病变更为敏感。3、核磁共振检查,手关节和腕关节的核磁共振可以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4、超声,关节超声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具有鉴别意义。三、特殊检查,主要指的是关节穿刺术,还有关节镜以及关节活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