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冠心病治疗经验

马大娘,女,62岁,一个半月前突发心前区及上腹部不适,憋闷感,当地诊所按“胃病”给予治疗无效,遂到市医院求治,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为心脏前间壁心肌梗死。好在梗死面积不大,经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能够自理,但饮食稍多或活动量稍大即出现心前区不适。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心脏三支主要血管均有严重病变。其中,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钝缘支起始部80%狭窄,右冠中段及后三叉前90%狭窄,建议手术治疗。但术前检查B超发现,马大娘为先天右肾缺如,仅存的左肾上还有一3*4cm的囊肿,手术风险较大。

经多方打听,最后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求治,经过充分了解病史及详细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决定行非体外循环心脏冠脉搭桥术。于是入院三天后在全麻常温心脏跳动下搭了三支桥。术后恢复顺利,肾功能未出现异常,活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手术后11天痊愈出院。

评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高糖成分越来越多,加之活动减少,肥胖、超重、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直接导冠心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二十多岁出现冠心病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大多数冠心病人年龄仍在40岁以上,多在60岁左右。

冠心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病急,危害大,常造成生命危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所造成的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研究明确显示:心肌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在发病一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病死率为1.6%,在6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病死率为6%,这也再次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真谛。

具体到马大娘,心前区首先按胃病治疗,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幸运的是梗死面积较小,且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否则生命堪忧。心肌梗死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支架及手术搭桥三种,其各有自己的适应症,其中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主干发出主要分支的分叉处病变,多支多处严重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而远端血管尚好的冠心病人,适合手术搭桥。

而搭桥又分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种,其中不停跳要求技术较高,但对人体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尤其对于老年人。具体到马大娘,如选用心脏停跳搭桥,即使桥搭的很好,术后也很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的死亡率在50-70%。目前最先进的搭桥方法是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其不仅具有心脏不停跳的微创优势,且远期效果更好。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冠心病如何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

保守的治疗方法一般就是指我们的药物的这种治疗方案,就像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完善的这种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冠心病的患者需要介入治疗,是指我们在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之后,发现他的冠状动脉有严重的狭窄,引起来的心肌灌注不足,比如说我们的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超过75%了,而且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的这种症状;那么通过药物来讲它的作用可能没有那么大,那么我们就要进行介入治疗,通过介入的方法来开通他这个冠状动脉,恢复冠状动脉这种顺畅的血流。 这也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方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什么:经常会有一些冠心病的患者到我的门诊就诊来咨询冠心病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严重的困扰着心血管患者的健康。目前治疗冠心病有了非常长足的发展,同时介入治疗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就是通过不开刀的办法,是通过外周的血管,将需要的器械送到心脏的血管,也就是冠状动脉,这些器械也包括导管,导管可以打造影剂,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狭窄的位置;还有一些导管可以帮我们送一些想要操作的器械,包括球囊、包括支架,送进去球囊之后就可以使狭窄的血管用球囊扩张开,通过支架植入也可以使得狭窄的血管撑开,达到一个血流通畅的目的。同时这些器械需要导丝来引导,需要把导丝送到这些血管的远端。总之这些导丝、导管、球囊、支架就是常用的心血管介入的器械,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有了几十年的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建议大家一定要到心血管的专科门诊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评估,看需不需要介入治疗,由专家来决定需要安排哪一种介入治疗。

治疗冠心病药物

临床上在治冠心病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改善预后的药物,具体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等,能够防止形成血栓。由于冠心病容易出现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如果病情严重时,可以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症状应用改善症状的药物,比如有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帮助降低缺血发作几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