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娘,女,62岁,一个半月前突发心前区及上腹部不适,憋闷感,当地诊所按“胃病”给予治疗无效,遂到市医院求治,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确诊为心脏前间壁心肌梗死。好在梗死面积不大,经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能够自理,但饮食稍多或活动量稍大即出现心前区不适。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心脏三支主要血管均有严重病变。其中,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钝缘支起始部80%狭窄,右冠中段及后三叉前90%狭窄,建议手术治疗。但术前检查B超发现,马大娘为先天右肾缺如,仅存的左肾上还有一3*4cm的囊肿,手术风险较大。
经多方打听,最后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求治,经过充分了解病史及详细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决定行非体外循环心脏冠脉搭桥术。于是入院三天后在全麻常温心脏跳动下搭了三支桥。术后恢复顺利,肾功能未出现异常,活动后心前区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手术后11天痊愈出院。
评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高糖成分越来越多,加之活动减少,肥胖、超重、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直接导冠心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目前,二十多岁出现冠心病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大多数冠心病人年龄仍在40岁以上,多在60岁左右。
冠心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病急,危害大,常造成生命危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所造成的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研究明确显示:心肌再灌注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在发病一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病死率为1.6%,在6小时内再灌注成功者病死率为6%,这也再次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真谛。
具体到马大娘,心前区首先按胃病治疗,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幸运的是梗死面积较小,且为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否则生命堪忧。心肌梗死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支架及手术搭桥三种,其各有自己的适应症,其中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左主干发出主要分支的分叉处病变,多支多处严重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而远端血管尚好的冠心病人,适合手术搭桥。
而搭桥又分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种,其中不停跳要求技术较高,但对人体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尤其对于老年人。具体到马大娘,如选用心脏停跳搭桥,即使桥搭的很好,术后也很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而心脏术后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的死亡率在50-70%。目前最先进的搭桥方法是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其不仅具有心脏不停跳的微创优势,且远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