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黄疸指的是医学上所称的梗阻性黄疸又称外科性黄疸,是因为肝内外胆管部分或完全性梗阻所造成的,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因为胆道梗阻引起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造成胆汁淤积,反流入血,引起血液里的胆素升高即造成梗阻性黄疸。因为胆汁排泄不畅,就会造成胆管内压力升高,最终引起肝血流的改变以及一系列的血生化,免疫功能和其他脏器功能的变化,对机体会造成严重影响。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
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梗阻之后,在梗阻部分以上的部位,出现胆管扩张,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力升高,造成胆汁经过破损的小胆管以及毛细胆管逆流入组织间隙和血窦,引起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
1.肝外胆管梗阻:指的是肝外胆管阻塞,比如胆总管结石、术后胆道狭窄、胆道蛔虫病、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癌等;肝外胆管受到压迫,比如肝胰壶腹癌、胰头癌、肝癌、胆总管癌、以及胆总管和肝门部位周围增大的淋巴结(如癌肿转移)挤压胆管等。
2.肝内胆管阻塞肝内胆管梗阻:指的是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和肝内胆汁淤积。前者常见的是肝内胆管结石、肝癌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华支睾吸虫病等等;后者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造成的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药物性胆汁淤积症等等。
梗阻性黄疸是因为胆管梗阻造成的病理现象,明确病因之后,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解除梗阻,减轻或者消除黄疸。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梗阻病因,以及梗阻部位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