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如何维持治疗?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过度高涨(躁狂相),或低落(抑郁相)为临床主要的特征。病程经过躁狂或抑郁的循环发作(双相),间歇期精神活动保持正常。常用的维持治疗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咪嗪、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碳酸锂。

三环类抗抑郁剂维持时间:前两次单相抑郁发作缓解后,应继续治疗6个月;3次以上单相抑郁发作缓解后,应维持治疗2~3年,甚至需终生治疗。切忌突然停药,三环类抗抑郁剂连用2年而突然停药,24~48小时内会出现撤药综合征,其发生率丙咪嗪为22%~55%,阿米替林为80%;儿童比成人易感。

碳酸锂维持时间,双相抑郁在首次发作缓解后,需用锂维持5年,二次发作缓解后则倾向终生用锂。如果病人是青少年,男性,首次为突发性躁狂,病情严重,且发作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外界精神因素无关,则首次发作缓解后就倾向终生用锂。维持方式不可千篇一律,但应定期复查,至少二个月一次。一般不要突然停锂,否则可能引起躁狂/抑郁复发;复发后再用锂可能无效。突然停锂还可能引起病情反跳和撤药症状。最近,医学专家为治疗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制定的新的治疗方针是建议采用锂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妥泰作为躁狂症初次发作的一线治疗药物,并认为一线治疗药物是预防以后再次躁狂发作的最易耐受的治疗药物。

情感性精神障碍预后如何?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后一般良好,虽然多次反复发作,但不会发生精神缺损,一般每次发作3~6个月,间歇期间精神正常,不影响劳动力。少数病人呈慢性病程,为持久的轻性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发作的病例,在45岁以后发作间歇渐渐延长。抑郁症病人有10%左右死于自杀,隐匿性抑郁症病程短者易治愈,病程长者(如2年以上)症状易迁延。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酒精中毒的精神障碍

我们常见的一个异常情况就是急性的一个酒中毒的情况,当然有急性的肯定就有慢性的,急性酒中毒的情况在我们临床上可能会比较常见一些,然后慢性的可能在我们临床上可能会有更为常见一些,就是这部分慢性的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它主要表现的一些问题就是:一个他可能会有性格方面的改变,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一个慢性酒精中毒,这部分人群可能会变得更加的自私、冷漠、心胸狭隘、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做事情不顾后果,他的人格方面改变会比较突出。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长期大量的饮酒导致他神经系统的一个损害,从而出现一些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除了人格方面的改变,精神病性的一些症状出现之外,酒精中毒引起精神障碍的还有一部分就是他可能会有智力方面的损害,记忆力下降、理解判断能力下降,甚至有些基本的常识他可能都不知道。

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于突然遭遇强烈的生活事件刺激以后,出现与刺激因素有关的精神症状的精神障碍,分为三种:1.急性应激反应:表现情感麻木、茫然,出现定向障碍,言语凌乱,伴有强烈恐惧、焦虑情绪。2.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复回忆之前痛苦的经历,经常做噩梦,内容与创伤经历有关。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可给予心理疗法,是有可能治好的。但若是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或者不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兴奋激越、紧张等情绪反应。包括抗焦虑药、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

儿童精神障碍的表现

儿童精神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其早期症状多见于以下特点,一、言语和思维障碍,往往表现为语言减少,刻板,反复语言含糊不清,并且思维内容缺乏,二、感知障碍,可出现幻视,幻听,幻想性幻觉,以及认为自己变丑等异常的感知。三、情感障碍,对于儿童来说是最大的致病处,容易表现为孤僻退缩,冷淡与亲人及小伙伴疏远,或无故的产生敌对情绪。四、运动和行为障碍,早期表现为兴奋不安,无目的的跑动,无力迟钝,呆板少动,或者出现奇特的动作或姿势。少数者会有冲动伤人和破坏行为。因此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避免身心发育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