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关慢性白血病的一些简单的概括情况,而慢性白血病中,又因其引发机制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了更为细致的两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知识作用的对像不同,所以危险的程度便有所改变。
慢性白血病发展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根据细胞类型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两大类。CML常有明显脾肿大,白细胞计数常高达100~200×109/升(L),骨髓粒细胞极度增生,以成熟和中、晚幼粒细胞为主,90%以上有特征性的费城(ph1)染色体。治疗可用羟基脲和马利兰,近来发现干扰素α-2b有较好疗效,还能消除ph1染色体,骨髓移植可望治愈。CML晚期可急性变,治疗同急性白血病,但预后更差。CLL常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多为15~50×109/L,骨髓淋巴细胞极度增生,主要是成熟淋巴细胞,早期常不需要治疗,而有明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可用瘤可宁,也可放疗,近年来发现干扰素亦有一定疗效。主要死亡原因是骨髓衰竭和感染,骨髓衰竭是疾病终末期的表现,难以治疗,但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会延长寿命。
知道了慢性白血病的两种大分类之后,我们针对对白血病家族要另眼相看了。并不是因为其可能发生的部位多而惊奇,而是因其如此细微的一个小偏差就可以造成的不同效果而惊愕,可见面对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