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有肿物脱出 可能是肿瘤

病例介绍:李女士,女性,44岁,门诊就诊时主诉排便时常感肛门部有包块脱出,用手可以回纳回去,这样的症状大概有一年多了。多次门诊认为是痔疮,给予消炎治疗,症状时有时无。近期发现脱出次数增多,医生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在距肛门8cm处可见一息肉样物,病理活检为“绒毛状腺瘤”,后经内镜下切除治疗。

预防结肠瘘饥要择食

那么肛门部肿物脱出有哪些疾病呢?

肛门因为内外括约肌的收缩而紧闭,肛周皮肤呈放射装皱纹。肛门不肿物脱出是指肛缘有肿物隆起或肛管直肠内肿物脱出肛门外,中医统称为脱肛。临床根据肿物脱出与排便的关系,如便时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入肛门内;有的便后不能回纳或经常性在肛门外,常见的疾病有:

1.内痔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者为II期内痔;便后痔团不能回纳,需要用手法复位者为III期内痔。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黏膜菲薄易出血。

2.外痔常因粪便干结,排粪用力后肛缘外突发生肿物,疼痛明显,局部为圆形肿物,触痛明显,皮下紫蓝色结节,多位血栓性外痔;肛门皮肤反复轻微损伤和感染,可使皮肤红肿热痛,皮肤皱褶肿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后,遗留成皮赘,为结绨组织性外痔,仅有便后肛门部不适,不易清洁或瘙痒等症状。

3.肛乳头肥大:除小的三角状、米粒状肥大的肛乳头外,较大的肛乳头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部分能自行回纳,有的需要手托回复位,临床仅有肛门不适,无压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4.直肠息肉:直肠下端息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回纳,息肉表面为黏膜,黏膜发炎时呈草莓装,脱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好消息:准妈妈应付痔疮有招

5.直肠脱垂:不论是直肠黏膜脱垂,还是直肠全层脱垂,排便时均可脱出,便后收缩能回纳,有的需要用手托回,常因黏液流出污染内一,伴有肛周瘙痒。当黏膜损伤,可发生溃疡和出血。令患者蹲位用力,黏膜脱垂见肿物中心向外有放射状沟,指诊只有两层折叠黏膜。完全性脱垂为全层肠壁翻出,黏膜呈同心环状皱襞,肿物有层层折叠,如倒宝塔状。

6.肿瘤:直肠腺瘤、绒毛状或乳头状腺瘤、黑色素瘤、低位直肠癌等可随排便脱出肛门外,伴有便血和脓血便。肛管癌可疼痛和出血,肿物呈菜花样,常在肛门外。

由此可见如果肛门外有脱出物,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做相应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直肠脱垂都有哪些危害

直肠脱垂的危害如下: 1、直肠脱垂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这种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黏膜经常摩擦出血,出现溃疡,甚至是这种慢性的损害,也导致了结肠癌的发生。 2、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肠套叠和肠梗阻,使出现急诊的时候入院,甚至不得不去做肠道的切除或肠道的造口。 所以,在直肠脱垂早期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硬化剂的注射,或者是经腹腔镜直肠的固定早期进行解决,以免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不得不去做更大的手术。

直肠脱垂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直肠脱垂的并发症: 第一、出血,这时候的出血是因为直肠孤立性的溃疡,可能会发生大出血。 第二、肛门失禁,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的患者,表现是对气体的失禁,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七的患者是表现完全性的失禁,直肠脱垂引起失禁的原因包括:直肠脱垂产生实质性的直肠扩张,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持续性反射性抑制而松弛,尤其在老年患者因为耻骨直肠肌薄弱起不到作用,一旦内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就将引起失禁,第二分娩或长期用力排便,使会阴异常下降,造成阴部生产性损伤,使盆底盆纹肌去神经变性薄弱,肛管直肠测压有助于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其中直肠粘膜脱垂,有肛管静息压的降低而直肠套叠,而存在肛管静息压和咳嗽时的降低。

直肠脱垂和痔疮有什么区别

直肠脱垂和痔疮的区别如下: 1、直肠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及直肠肠道在盆底结构受损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出,而痔疮是由于肛垫下垂或血管扩张引起的。 2、直肠脱垂是肛门的括约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肛门是很松驰的,而且是不痛,而痔疮只是肛垫的下垂,它的括约肌是没有受到影响的,所以它的脱出同时伴有出血或血栓,这种情况下的脱出病人通常会有不同的症状,比如吐血、疼痛、感染,患者的肛门是比较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