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病毒性心肌炎家长怎么办

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数都是在感冒或腹泻之后发病。当孩子患感冒或腹泻好了在1-2周左右变懒了、精神差、不爱玩、唉声叹气等现象,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做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等。

孩子为什么容易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孩子在患感冒或腹泻时感染病毒,而这些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炎,这有可能是与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尚不健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差别很大,大部分孩子仅有胸闷、轻微心慌、常叹息、懒动等表现,有的家长可能会以为是食积了,但因孩子年龄小,往往对自己的感受描述不清楚,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观察仔细。尤其是感冒、腹泻过后,如果出现刚才所说的症状,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大部分心肌炎患者经过治疗、休息可以痊愈。当然也有大约10%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心肌炎,进而演变成心肌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家长不要大意。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中西结合

在治疗上,应该运用中西结合治疗,大量临床病例观察表明应用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疗效巩固、持久、整体调节、毒副作用也会少很多。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体质进行治疗,将中药复方的整体性、多靶点、灵活性的优势充分发挥。

除了治疗外,在日常生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休息要充分,睡眠要充足。

2、让孩子有一个整洁卫生、空气清新、安静的休息环境,餐具、衣被等生活用品经常清洗、消毒,坚持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3、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孩子的精神、体温、血压等情况,要定时监测。

4、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粗细粮荤素菜合理搭配,对孩子来说,食物更要易消化,尽量以蔬菜为主,肉蛋、奶类为辅,适当吃水果,切忌择食或偏食,忌吃肥甘厚腻、辛辣的食物。

(责任编辑:林晓)

心肌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围产期心肌病

在围手术期心肌病患者中,左心室主要扩大,伴有呼吸困难、痰液、肝水肿等心力衰竭,有较高的全身循环或肺循环栓塞概率。该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降低、贫血等因素有关,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围手术期心肌病是在妊娠前没有心脏病史的心肌病,在妊娠最后三个月或分娩后6个月发生。由于围产期心肌病的病因不明,所以不容易预防,但是它具有高风险因素,例如高龄、多产、免疫因素以及其过剩肥胖。患者在生育期就可以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营养,有可能降低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有睡眠呼吸障碍的人,容易患周期心肌病。其症状为心力衰竭、血栓形成、肺充血、呼吸困难、心电图异常,其诊断主要以超声心脏为主,即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5%,心脏心房增大。然后在超声检查中,心脏、心房、心脏腔、心室腔增大,然后口小,收缩力差,然后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然后,在妊娠晚期和产后几个月,可以诊断出围产期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断,第一,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与肥厚型心肌病如何鉴别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这样鉴别: 1.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心腔扩大,以左侧为主,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衰,病理上主要是心腔扩大的病因,病毒性心肌炎为主的病因,特发性家族性遗传,围生期酒精中毒等,体征是心脏扩大,可闻及奔马律,常合并各种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轻度的扩大,后期各心腔扩张,室壁运动减弱,心肌收缩力下降,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无特效治疗,一般是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但是慎用,容易中毒,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扩张血管, 2.肥厚性心肌病的特征,左室或心室肥厚,伴有不对称性的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可有或者无梗阻,病理是非对称性的,室间隔的肥厚,体征是心脏轻度的增大,能闻及第四心音,胸骨左缘可第3到第4肋间可听到喷射性的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见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毫米。

心肌病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引起的,在扩张型心肌病里面有20%~35%也是和遗传基因的原因有关的,因此要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病的诊断,不光是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就可以对猝死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这两点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通过早期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然后进行治疗才可以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