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分类

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腹泻,这样的疾病发生之后会给患者带去很多的病痛折磨,疾病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是感觉到很乏力,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细菌性痢疾的分类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1)普通型痢疾

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因为痢疾杆菌均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有中毒症状: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的孩子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较多,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

(2)中毒型痢疾

近年来中毒型痢疾有减少趋势。此型病人多是2~7岁的孩子。由于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所以中毒症状非常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呼吸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凶险。中毒型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时间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高峰季节,孩子突然高热抽风,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长应立刻将患儿送往医院检查和抢救。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了解了细菌性痢疾的分类,了解了这些分类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更加正确的去治疗这个疾病,专家表示出现了细菌性痢疾希望我们患者能够根据所患疾病的类型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疾病快速康复。

炎症性肠病关节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炎症性肠病诊疗新进展

炎症性肠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粘膜部位,此外是克罗恩病,容易发生在回肠的末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还不是非常明确,所以目前在治疗上的进展也是比较慢的,还是以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最近一些年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靶向药物来进行治疗,这个治疗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还没有在临床上广泛的开展,有些研究也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来刺激人的t淋巴细胞免疫,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纠正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但是这些进展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临床上。

怎么确诊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通过典型的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是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经诊断成立,就要及早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诱导病情缓解。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是对于慢性起病,反复出现腹痛,腹泻伴有体重下降,特别是会伴有发热,等其它一些全身症状的时候,要警惕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炎症性肠病能治好吗

炎症性肠病可以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病都是反复的、慢性的疾病,治疗它们的药物品种比较少,而且治疗周期非常长。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般需要服药半年以上,然后再进行肠镜检查。如果肠黏膜溃疡修复了,则还需要继续服药两年,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