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并不相同

慢性上腹痛或上腹部饱胀不适的病人,就诊时常常都诊断为“慢性胃炎”,其实这些病例可能是真正的慢性胃炎,也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胆胰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或肋软骨炎等,其中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两者最难区别。

病因不同

慢性胃炎是胃的器质性病变,也就是说有胃确实是有病变,常表现为粘膜糜烂或萎缩,胃镜诊断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其病因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而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病变,常常是因为“胃娇气”所致,胃镜检查一般是胃粘膜充血水肿,也多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病因多与与胃感觉功能异常、胃动力障碍、肠胃反流、心理精神因素、胃黏膜炎症、内脏过敏、迷走神经张力低下等有关。许多病人到处看病,可能都是过于敏感所致胃的不适。

临床表现不同

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均可表现为上腹部(心窝处)隐痛不适,烧灼感,早饱或餐后饱胀感,心窝处常有压痛。从症状上很难区分两者的不同。但胃镜检查和内镜下病理活检组织学检查是有差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只有胃粘膜充血水肿,病理活检粘膜常只有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慢性胃炎胃镜下常有糜烂病变,或粘膜变薄,结节不平,病理活检粘膜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现为慢性粘膜炎伴急性炎或活动性炎,也可有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

12下一页

消化不良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消化不良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罗马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即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一,存在下述一项或多项临床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中上腹部疼痛、中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第二,病程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三个月症状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第三,需要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做胃镜检查。还要注意,一定要除外其他一些病变,比如各种胃肠道疾病、肝胆胰腺疾病、肾脏病、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等,才能诊断。

消化不良表现

小儿消化不良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主要的症状有腹部疼、胃胀、嗳气,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佳,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部分患者儿童可能出现神经方面的问题,如神经萎靡、容易烦躁等症状。当表现明显时,可以适当的服用增进胃动力的药物和抗酸药物如铝碳酸镁等。

孕早期消化不良

孕期的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孕妇体内激素的分泌影响,因为孕激素含量会有所增高,所以就会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减弱,胃酸的分泌减少自然就会有消化不良。孕妇消化不良是一种孕期的正常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如果不严重的话,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担心。一旦出现了消化不良,可以吃一些酸味的食物是能够有助于消化的,同时可以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或者是少食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