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几个并发症

现今社会中,新生儿黄疸症越来越多次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而由于很多家长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对这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从而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引发新生儿黄疸症的原因及新生儿黄疸症的几个并发症。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个黄疸症带来的并发症:

1.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病毒性肝炎多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上腹部剧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部剧痛、寒战、高热、黄疸,被称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剧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先有右上腹痛,后有黄疸多位胆石梗阻。

3.肝肿大:若是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者,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者多位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坚硬或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肝硬化。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相信各位家长都对婴儿黄疸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对孩子的护理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在照顾小宝贝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一些细微之处的变化,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黄疸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黄疸原因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可能考虑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需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6岁的孩子出现有黄疸,这个要引起重视,特别是有病毒性肝炎或者是有胆汁淤积等引起出现的黄疸,这个多半是病理性黄疸引起的,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肝功能,还有B超查看的。建议先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化验,然后这个主要是对原发性疾病治疗的同时,保肝护肝治疗和退黄治疗为主。黄疸主要是血液中的胆红素过高出现的一些症状,如果血液中的胆红素很高,大于34.2就可以出现黄疸的情况黄疸的原因包括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因为红细胞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是胆道梗阻而引起的胆红素排泄异常。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一般都是因为经常的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或者是经常的抽烟喝酒所引起的,在这段时间一定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的不要抽烟,不要喝酒。阻塞性黄疸的表现与其发病阶段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在朋友或肝功能检查后发现阻塞性黄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阻塞性黄疸症状,阻塞性黄疸患者可能有早期症状,如皮肤发黄和尿液呈褐色,晚期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及时查明病因,根据治疗原因,大多数阻塞性黄疸患者可以完全治愈。2、结石阻塞胆道:胆汁不能正常代谢,导致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胆汁回流血液,造成阻塞性黄疸;

黄疸多久退

通常婴儿在出生后3-4天出现黄疸,7-14天就消失了。婴儿在出生月后仍有很重的黄疸时,应到医院检查流胆汁的管道是否堵塞,肝脏是否有毛病。但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也有许多持续到一个半月左右的。婴儿精神好,体重也增加,就是有点黄疸也不必担心,照常喂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