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掌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bennett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解剖上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当暴力沿拇指纵轴作用于鞍状结节时,可于第一掌骨基底部形成自内上至外下的斜形骨折。近侧骨折块由于韧带及关节囊的附着,能保持与大多角骨的解剖关系,远侧骨折段则因外展拇长肌的牵拉,而向桡侧和背侧移位[图1⑴]。bennett骨折复位较易,维持对位则较困难,复位后易再移位而畸形愈合,因此,这种骨折常需切开复位。⑴切口(虚线所示)⑵克氏针交叉固定⑶克氏针固定于大多角骨图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⑴手部常用切口⑵掌骨骨折单针贯穿内固术⑶双针交叉固定⑷不同类型掌、指骨骨折的克氏针固定图2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图3钢针横向固定[适应证]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者。2.骨折1~2周后或陈旧性骨折,复位及外固定有困难者。[术前准备]同切开复位术和内固定术。[麻醉]常用臂丛麻醉或局麻。[手术步骤]1.体位病人仰卧位,伤肢外展置于小台上;或伤肢屈肘置于胸前。2.切口自第一掌骨中1/3起,沿掌骨桡侧与大鱼际肌桡侧缘纵行走向近侧,至腕横纹后,沿横纹走向尺侧,使切口呈l形[图1⑴]。3.显露骨折端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于切口背侧,可见伸拇短肌腱,将之向背侧拉开。于第一掌骨近端切开骨膜及关节囊,作骨膜下剥离,以显露掌骨近端及骨折部位。4.复位助手固定伤手,术者握住伤员的拇指牵引,并使第一掌骨外展和背伸,同时用另一手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部,使骨折复位。5.内固定复位后,一般多用1mm直径的克氏针作内固定。在助手维持对位下,如近侧骨折块较大,用手摇钻穿入两根克氏针,将远侧骨折段与三角形骨块交叉固定[图1⑵]。如近侧骨折块很小,难以用克氏针固定时,可将拇指置于外展对掌位,用克氏针将掌骨的远折段与大多角骨固定[图1⑶]。因为bennett骨折的近侧骨折块复位后极易再移位,所以克氏针固定以前,应先检查复位是否正确。以免将骨折块在移位情况下固定,导致畸形愈合。内固定完成后,逐层缝合,并将克氏针尾部弯成钩状,埋于皮下。[术后处理]术后用石膏托固定前臂及腕关节于功能位,拇指外展对掌位。3周后拆线,并去除外固定。4~6周后,拔出克氏针。(二)掌、折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应证]1.开放性手术伤合并掌、指骨骨折,常于清创修复时行内固定术。2.闭合性掌、指骨骨折仅在复位失败,或复位困难(如骨折时间过久)或不稳定性骨折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同切开复位术及内固定术。[麻醉]多选用臂丛麻醉或局麻。[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旋前置于手术台旁小台上。2.切口常用掌、指骨折切口如图所示[图2⑴]。图示的掌骨切口最适用于相邻的两根掌骨,单一掌骨骨折可将切口移至伤骨背侧的伸肌腱侧面。指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的部位,选用其中的一段。3.显露切开皮肤及筋膜,拉开伸指肌腱,可见血肿与移位的骨折,纵行切开骨膜并向两侧剥离,骨折端即可显露[图2⑵⑶]。对掌骨颈部骨折和近节指骨骨折,显露时应避免损伤指伸肌腱扩张部分。更应注意勿切断蚓状肌腱及骨间肌腱,以免引起手指功能的严重障碍。4.复位和内固定掌、指骨骨折复位比较容易,手法牵引,加骨膜剥离器撬拨,即可复位。复位后,常用克氏针内固定,其方法有:单针贯穿内固定:多用于掌骨骨折,其步骤如下:①先用骨膜剥离器将骨折远端撬出,用手摇钻将直径1.5cm的克氏针插入骨髓腔,摇动手摇钻,使克氏针从掌骨头的桡侧背面钻出皮肤;②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远侧端,将克氏针向远端退出,直至针尖与远折端持平;③将折端复位后摇动手摇钻,使克氏针向近折端进针,并自掌骨基底的尺侧背面钻出皮肤;④将手摇钻换至克氏针的近端,将克氏针向近端退出,直至针尖刚退入掌骨头内,掌指关节能活动自如为止[图2⑵]。剪去多余的克氏针,针尾弯成钩状,埋于皮下。双针交叉固定:多用于指骨骨折,其步骤如下:①先将骨折远端撬出,用手摇钻稍偏尺侧和桡侧,斜向钻入两根克氏针,分别从指骨头部近侧的桡侧面和尺侧面钻出皮肤,针不应贯穿指骨头;②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远端,将克氏针向远端退针,直至针尖与远折端持平;③骨折复位后,摇动手摇钻使两根克氏针分别自指骨基底部远侧的尺侧面和桡侧面穿出,针也不应穿过关节面;④再将手摇钻换到克氏针的近端,向近端退针,直到针尖刚露出皮质骨1~2mm为止[图2⑶]。剪去近端多余的克氏针,尾端弯成钩状,埋于皮下。双针交叉固定最适用于指骨干横折。其他部位骨折和不同类型骨折的克氏针固定如图所示[图2⑷]。5.缝合固定完成后,活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观察有无骨折移位、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如骨折固定可靠,关节活动不受限,即可逐层缝合。[术中注意事项]1.4根掌骨并列,相互之间有肌肉连系无旋转活动,故可用单针贯穿固定,而4个手指各自分开,单根贯穿固定,不易控制旋转活动,宜用双针交叉固定。2.不稳定型掌骨骨折用单针贯穿固定后,如骨折端不稳定,可自骨折的远折段横向穿入一根克氏针,与相邻的掌骨横向固定[图3]。[术后处理]1.术后指骨骨折用铝板,掌骨骨折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2.2~3周后除去外固定,主动进行功能锻炼。2.术后4~6周,取出克氏针。]]
骨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尾骨骨折

确诊尾骨骨折之后,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移位的话,或者经过复位之后,位置良好的话,主要是通过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尾骨骨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受伤的部位出现疼痛严重,按压的时候疼痛加重,活动功能受限症状。当然如果要确诊的话,还是需要进行X片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尾骨骨折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指诊的方式来复位,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要进行内固定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平时生活中要避免久坐,注意劳逸结合,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有些患者常因尾部无疼痛,不喜欢坐位姿势,躺卧休息的是不具有支撑或保护脏器功能。尾部骨折和脱位明显多于骶骨骨折,尤其以女性为主,常见于生活和运动中。尾骨是退化后遗留的一段骨性结构,建议最好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

史密斯骨折

Smith骨折是一种肱骨骨折,主要形成于骨折后的手掌、桡骨远端,特别是远端骨折(靠近手腕关节处)的掌面,合并(或不合并)踝关节脱位和尺突骨折。由于外力或其它原因,关节各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导致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当病人跌倒在地上时,手腕弯曲和手背落在地上,导致桡骨远端反向传导,称为Smith骨折。如果出现移位,需要及时手术复位,复位后继续夹板固定保守治疗。也叫做反colles骨折,因为colles骨折,叫做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对于smith骨折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因素引起,患者跌倒是手背着地,所以说,他导致的畸形同colles骨折相反,colles骨折是导致桡骨远端向桡背侧移位,smith骨折是导致向掌桡侧移位,那么通过x线检查可以进行明确的诊断,一旦诊断之后,必须及时去骨科进行就诊。如果患者症状轻微并没有波及到关节面,可以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四周,如果患者损伤波及到关节面,那么可以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骨骨折治疗后再次骨折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锁骨骨折治疗后发生再次骨折的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因为锁骨骨折如果是外固定的话,这种骨折如果没有明显的外伤是不会出现的。有的内固定可以做到良好的骨折断端的固定,所以锁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率发生率会很低。第一、除非是我们在骨折拆除内固定以后,这一段时间锁骨有一定的生物力学的脆弱期。锁骨上本身有很多钉眼、锁骨骨折钢板,在钢板和骨质之间有些造成的局部的骨质的力量的下降,会造成锁骨骨折术后的再骨折。第二、有一些病人锁骨骨折之前可能就是病理性骨折,我们其实并没有发现,比如说是它是一个肿瘤引起的,一个微小的损伤就会造成骨折,但是术前并没有明确诊断。因为好多转移性瘤,在临床中发现不了原发灶的,只是在继发灶也就是转移到锁骨上,锁骨出现骨折了。在临床上这种肿瘤的病理性骨折,如果上了钢板以后,它会在后期由于原发病的继续进展造成的再一次骨折。一般情况发生这种骨折的情况后,我们要鉴别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可能会拆除原有的内固定,进行再一次固定,进行治疗锁骨骨折术后的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