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胆囊炎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病率是很高的,而且胆囊炎还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疾病,一般发病后都会发生严重的疼痛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急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对患者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1、气滞型:

主证:本型分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证见右上腹部轻度或中度短暂的胀痛,常有口苦、咽干、烦怒、纳呆,无黄疸或轻度黄疸,一般也无寒热症,舌苔薄黄,脉弦数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化瘀。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枳实、厚朴、黄芩、白芍药、半夏、香附、大黄、鸡内金、赤芍、泽兰叶、延胡索、鸡骨草、炒谷芽等。伴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茯苓;恶心者加竹茹、石菖蒲。

本型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清热治其本,化湿利胆,行气化瘀治其表。临床经验证实,鸡骨草不仅治疗肝炎效果好,而且治疗胆囊炎疗效更为突出。方中柴胡、黄芩助鸡骨草清热、疏肝、化湿、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功强而有力;再配大黄,枳实泻热通里;取厚朴、延胡索、香附、赤芍、泽兰叶理气解瘀,行气化瘀定痛;鸡内金、半夏、谷芽健胃化滞,顾护胃气;诸药合拍,以达到气行湿自化,热去湿自除,诸证消除之目的。

2、湿热毒盛型:

主证:此型多见于急性化脓型胆囊炎,特点是起病急,持续性上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触压痛及腹肌强直,同时出现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心烦呕恶,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身目黄染,舌苔黄厚腻,质红,脉弦滑数等。

治则: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攻里通下。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薄荷、金钱草、大黄(每次5g,研粉冲服)、延胡索等。

3、脓毒血症型:

主证:本型分属于胆囊积脓或坏疽型胆囊炎之重症,特点是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寒战高热不退,神情淡漠,甚至谵语,昏迷,周身肤色晦黄或有皮下瘀血征象,尿色如茶而量少,大便燥结不下。体检可见右上腹部或全腹肌紧张,拒按或触及包块,舌苔红绛,舌苔黄褐干涸,或无苔,脉弦数或沉细弱。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行瘀,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栀子、茵陈、尤胆草、黄芩、丹皮、赤芍、柴胡、香附、郁金、枳实、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大黄(6g研粉冲服)、玄明粉等。临床如神昏者安宫牛黄丸;呕恶抽搐,神志淡漠者加用参麦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等,寒战高热用双黄连注射液静点。

看完上面的文章我们应该知道了急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了吧,因为急性胆囊炎疾病发病比较急,总是给患者来个措手不及。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知识,以便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病后应该如何紧急处置。

胆囊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急性胆囊炎是一个急性发作过程,患者暴饮暴食、喝酒、吃了一些油腻的食物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的表现,发病比较急,慢性胆囊炎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患者会间断出现右上腹痛的表现,与饮食不规律有关。2.急性胆囊炎治疗周期短,及时治疗后患者很快会恢复,慢性胆囊炎治疗时间相对较长。3.急性胆囊炎一般需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需要静点一些消炎药,比如头孢类药物、莫西沙星等,慢性胆囊炎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常规的消炎利胆治疗就可以。4.慢性胆囊炎常常合并其它胆囊疾病,比如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通常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缓急来区分的,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的性质非常剧烈、伴有背部或者右侧肩胛部疼痛、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称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右上腹或者上腹部隐痛、涨痛,疼痛时间比较长、有可能几个月时间,也有可能几年的时间,诊断明确之后也建议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行超声检查的时候胆囊肿大、内部有可能有结石、胆囊壁有炎症、周围有可能有渗出等等,通常需要到医院来及时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非常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两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腹痛比较剧烈,常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发烧。慢性胆囊炎腹痛比较轻微,可以伴有恶心,嗳气。第二,两者的体征也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会出现明显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及肝区叩击痛,有的时候会合并肌肉紧张。慢性胆囊炎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压痛,一般没有反跳痛和肌紧张,没有肝区叩击痛。最后,急性胆囊炎如果行B超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周围有渗出。而慢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周围没有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