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的一般处理

1、饮食:在胃肠功能未恢复前应禁食,只有少量药物如晓悉等可经胃管管饲,一旦胃肠功能恢复应尽早进食。

2、体位:术后早期一般以平卧位为主。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意识清醒鼓励早期活动,体位改变时,需注意中心静脉压等情况的变化。

3、吸氧: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鼻导管吸氧至呼吸功能恢复正常。

4、各种引流管的处理:

(1)胃管:在应用胃管期间,定时抽吸、冲洗,并可经胃管注入一些治疗药物,一旦肛门排气及排便即可拔除。

(2)尿管:保留期间定期生理盐水冲洗,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拔除。

(3)cvp管、动脉压管及其他有创导管:除cvp管可保留一段时间(有些可长达几周)用来维持输液外,其他各管均在血压稳定24小时后拔除。cvp管保留期间定期换药防止感染,一旦怀疑此处有感染可能立刻拔除,并将导管尖端送培养。

(4)腹腔引流管:在引出积液后逐步拔除。

(5)t管:一般来说肝脏移植术后均带有t管,除引流胆汁外,它尚有助于观察病况、诊断病情,有时甚至可经过t管对胆管的某些并发症进行治疗。术后胆管的胆汁均需培养,术后2-3周可行造影,无胆漏、胆道狭窄、结石和感染及出血,则夹闭t管。在有黄疽或考虑病人有感染的情况下,应放开t管,首先观察胆汁的量、颜色等,做涂片检查有否脓球及真菌袍子,同时送培养,必要时可造影检查。拔管一般应在3-6个月或更久,拔管前应做t管造影,确保无胆管并发症,同时做胆汁培养和药敏。保留期间可交替应用生理水冲洗,或根据胆汁培养结果应用相应药物冲洗。

(6)气管插管:移植术后相对稳定的病人一般在48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但是如液体过量引起肺水肿和胸腔积液、脑病引起的呼吸机无力或肺部严重感染等需延长带管时间。

5、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液体补充原则为累积损失量、额外损失量、生理需要量。但是肝移植病人病情严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液体的进出量多,对病人的生理干扰非常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结果来决定补液量的多少。通常的补液为晶体和胶体,胶体的补充需根据胶体的丢失情况、肝功能情况等补充。最常用的胶体液有全血、血浆和人血白蛋白等。我们的经验是,晶体液约占全部液量的2/3,胶体液占1/3,胶体中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交替使用。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解质平衡,重点需注意高钠、低钾、低钙血症等。根据血液检测结果,进行钾、钙、镁等离子的补充。持续高血钾常提示早期肝功能不良。除此之外,微量元素也应及时补充。肝移植病人术后常出现酸碱平衡失衡现象,故必须经常进行血气分析,有异常时要查明原因。只要纠正病因,一般都能恢复正常,如病因暂时不能纠正,则需对症处理。

12345下一页

肝移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移植手术成功率

良性病变手术后生存期更高,五年生存率能达到70%,十年的生存率能达到60%。我国的肝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术后生存期超过十年的患者非常多见。

肝移植需要血型一样吗

肝脏作为一个免疫豁免器官,不需要进行HLA交叉配型,仅需要符合输血原则即可,血型一致最好,如果血型不一致,符合输血原则就行。对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是受者体内由于血型不合,或者受者体内存在针对供肝的抗体所发生的排斥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调整抗排斥反应药物来进行治疗,但通常需要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对于急性排斥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排斥反应方案和加大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剂量来进行治疗。对于慢性排斥反应,通常也需要进行再次肝移植进行治疗。

肝移植手术能报销吗

在临床治疗中肝移植可包销一部分但比例不是很高因为肝源的获得相对比较难,肝移植在等待过程当中如果有适合的肝源创可以进行相应治疗,肝源大部分时间这种费用比较高患者可能换得难以承受所以报销的比例在医学上也并不高。大部分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当中病情发展可能造成的病情的恶化,所以肝移植一般来说要准备充足的医疗费用。肝移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衰竭晚期及早期发现的肝脏肿瘤或终未期肝硬化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