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前评估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是难度很大和风险甚高的手术之一,因此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和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术前评估包括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手术的耐受性和禁忌症、供-受体之间的相容性和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和伦理学等问题。

术前评估

一、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评估

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否必须接受肝移植治疗。目前有多种评分标准用于判断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主要包括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ctp评分高于10分(c级)的患者,预计33%以上在1年内死亡,而80%的ctp7~9分(b级)者,以及90%的ctp5~6分(a级)者即使不行肝移植也可存活5年以上,不同原因的肝硬化评分最低应达到7分以上才有可能接受肝移植。终末期肝病预后模型(meld),其血清胆红素,凝血状况和血清肌酐是判断术后生存的重要指标,meld计分=3.78×log(血清胆红素mg/dl)+11.2×log(inr)+9.57×log(血清肌酐mg/dl)+6.4。评分在6~40的范围对应于90%~7%的3个月生存率,患者被列入等待名单中,候选者应根据ctp或meld评分决定是否优先;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变量包括:年龄<1岁,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inr和发育不良,peld评分越高,未行移植患儿的3个月生存率越低;腹水、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等对肝硬化患者预后有显着影响。有以上任何一种并发症患者,其5年生存率只有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20%~50%。

移植前可通过以上模型对肝病患者的自然病程和移植后的预期生存时间进行判断。除此之外,受体年龄大于70岁、过度肥胖以及有上腹部手术史,特别是有门体分流或门奇断流手术史的病人手术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和移植肝原发无功能需要行急诊二次肝移植术。远期弥漫性胆道并发症、部分原发病复发以及慢性排斥反应等各种原因导致移植肝失功也是再次肝移植的适应症。术后一周内的二次肝移植腹腔内粘连不重,但此时往往凝血较差,多器官受损,病人衰竭危重。术后数月行再次移植时腹腔内游离难度大,胆道并发症的病人再次移植术中出血较少。

1234下一页

肝移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移植手术成功率

良性病变手术后生存期更高,五年生存率能达到70%,十年的生存率能达到60%。我国的肝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术后生存期超过十年的患者非常多见。

肝移植需要血型一样吗

肝脏作为一个免疫豁免器官,不需要进行HLA交叉配型,仅需要符合输血原则即可,血型一致最好,如果血型不一致,符合输血原则就行。对于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是受者体内由于血型不合,或者受者体内存在针对供肝的抗体所发生的排斥反应,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调整抗排斥反应药物来进行治疗,但通常需要进行再次肝移植治疗。对于急性排斥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排斥反应方案和加大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剂量来进行治疗。对于慢性排斥反应,通常也需要进行再次肝移植进行治疗。

肝移植手术能报销吗

在临床治疗中肝移植可包销一部分但比例不是很高因为肝源的获得相对比较难,肝移植在等待过程当中如果有适合的肝源创可以进行相应治疗,肝源大部分时间这种费用比较高患者可能换得难以承受所以报销的比例在医学上也并不高。大部分患者在等待肝移植过程当中病情发展可能造成的病情的恶化,所以肝移植一般来说要准备充足的医疗费用。肝移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衰竭晚期及早期发现的肝脏肿瘤或终未期肝硬化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