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斜疝、鞘膜积液手术优缺点

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为胎儿期小儿腹膜鞘状突随睾丸下降时未闭合。如鞘状突在内环开口较大,小肠等腹腔脏器突入则形成斜疝;鞘状突内环口较小,液体积聚于内形成囊性包快则为鞘膜积液。

根据国内外统计资料,斜疝、鞘膜积液:男、女孩患病比率9:1;右侧、左侧比率7:3;双侧发病占10%;单侧发病术后对侧再发占20%,以左侧术后右侧再发为主。

手术方式15岁以下均采用疝囊、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常规手术在患侧腹部相应位置行1cm皮纹切口,寻找分离疝囊、鞘状突后在高位行结扎术。

比较常规手术,腹腔镜下斜疝、鞘膜积液手术优缺点:

优点

1、恢复快,术后6小时即可少量进食,术后1天即可下床活动。

2、小切口,手术为2个切口,脐部及脐旁各一个,均为0.5cm左右大小,无需缝合皮肤,愈后美观。

3、小创面,手术中直接高位结扎,无需剥离疝囊、鞘状突,对精索等生殖组织影响小,术后无明显阴囊肿胀,痛感减轻。

4、大视野,在腹腔镜放大下,直视输精管、精索等重要生殖组织,手术安全性高。

5、大范围,对于双侧斜疝、鞘膜积液或斜疝合并鞘膜积液的患儿,无需再做额外切口,可在腹腔镜下行双侧手术。对于单侧斜疝、鞘膜积液患儿,可在单侧手术后行对侧探查,如鞘状突口未闭合术中一并行高位结扎术,避免以后二次手术。

缺点

1、与常规手术相同,存在一定复发率。

2、手术费用比常规手术高。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90年代初就在省内开展各种成人腹腔镜手术,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本院作为国家妇科腹腔镜培训基地,在腹腔镜手术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我科为开展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超微的3~5mm小口径腹腔镜设备,使手术更符合小儿生理特点,有利于术后恢复。

小儿疝气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疝气带有用吗

通过穿戴疝气带带来的外部力量可以减少肠管的脱出,但是疝气带也只能缓解小儿疝气的症状,防止腹腔内容物从腹壁缺损的地方脱垂出来,不能达到根治小儿疝气的目的。同时小儿疝气戴疝气带需要注意松紧要合适,太松无法达到效果,太紧容易压迫周围组织,造成缺血。小儿疝气通过戴疝气带的方法是缓解小儿疝气症状比较好的方法,对于疝气比较小,又不经常发作的患儿可能效果比较好。

小儿疝气手术记录

孩子进行过疝气手术后最好还是卧床休息一两天,期间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腹部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扭动或者蠕动。目前在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的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法,就是在肚脐打开一个孔,将腹腔镜的管子塞入体内对疝囊高位结扎。腹腔镜手术也有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一般只要是正规的医院都可以进行。

小儿疝气肚子疼怎么办

宝宝疝气、肚子疼的症状出现之后,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小儿疝气由于肠道的反复脱垂,掉入到了非正常的位置,肠道的反复压迫或者是扭转,可能会出现肠道的一些问题,肠道可能会出现绞痛或者是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影响到小孩子的发育。如果孩子的年龄没有超过2岁,疝气可以达到自愈,这时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日常注意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