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关于脑积水疾病,目前在脑积水健康网上,很多的脑积水患者都在咨询着,其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脑积水的治疗,市面上针对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很多,脑积水患者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

1.头围的动态观察:正常新生儿头围径(额、枕)为33~35cm,出生后头6个月内增长较快,每月增加1.2~1.3cm,前半年可达8~10cm,后半年增加2~4cm,1岁时头围平均约46cm,第2年增加2cm,第3~4年增加2cm,5岁时达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为54~58cm。脑积水病儿,头围可达正常值的2~3倍。头围测量一般测3个径,即周径、前后径、横径。

2.颅骨X线平片:在婴儿可见头颅增大、颅骨变薄、板障结构稀少甚至完全消失,血管沟变浅或消失,颅缝分离、囟门扩大及颅面骨的比例失调等。在儿童则可见蝶鞍扩大、后床突吸收、脑回压迹加深等颅内高压表现,部分病儿可见额骨孔。

3.CT和MRI:是诊断脑积水的主要和可靠方法,有助于明确病因、分类和区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室扩大,且可观察分流术后脑室变化情况以追踪分流术的效果。无论何种类型的脑积水,在MRI或CT片上均表现为病变部位以上的脑室和脑池扩大,以侧脑室的颞角和额角变钝、变圆最为典型。第三脑室的扩大也较为明显,首先为视隐窝和漏斗隐窝,以后是前后壁。侧脑室枕角扩大较晚,但诊断意义最大。对于一些凭经验无法判断的病例,则可以用已建立的测量标准进行评估。

这里介绍计算脑室径与双顶间径比例(ventricular/biparetalratio,V/BP)的方法:在显示侧脑室最大径的CT层面上,测量侧脑室中间部分的脑室径(V)与双顶间径(BP)的比值(V/BP);正常值<25%;26%~40%为轻型脑积水;41%~60%为中型脑积水;61%~90%为重型脑积水;90%以上为极重型。轻型脑积水能自动好转和稳定,其余各型脑积水需行脑室分流术,中型和重型脑积水分流术后预后良好者占87%,极重型病人在分流术后预后良好者仅占31%。CT和MRI还可以显示扩大的侧脑室旁脑白质内的间质性水肿,尤以MRI较为明显。另外,MRI在诊断导水管狭窄、阻塞方面已基本替代脑室造影。

4.脑室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于高压性脑积水而言,由于临床症状明显,手术指征容易确定,因此通常只要进行CT和MRI检查就可以明确脑积水的程度、病因。脑室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仅用于常压性脑积水的诊治。

以上的信息帮助我们了解脑积水的相关知识,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对脑积水的预防,出现脑积水病情应尽快治疗。

小儿脑积水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小儿脑积水有哪些症状

小儿脑积水可能出现头部变大、囟门变宽、落日眼。 1、头部变大:头部变大就是小儿脑积水一个典型的症状。患了小孩脑积水的患儿,头围就会异常增大,在出生时开始,延续到数个月都是处于生长的状态。如果新生儿突然头部变得异常的大,且还处于不断的生长,变大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2、囟门变宽:新生儿的囟门没有闭合,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出现囟门增宽,应考虑脑积水所致。 3、落日眼:落日眼是因为脑积水导致颅内增压,使孩子的双眼上视受到限制。表现就是眼球的下半部沉到下眼睑的下方,就像落日下降到一半的时候一样。

小儿脑积水做完手术会复发吗

复发的原因主要是,分流管梗阻、分流管的感染,以及一些机械故障导致复发。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时候,也有可能因为造瘘口的堵塞,而导致脑脊水有可能复发。我们临床上也确实遇到有复发的病例,就是脑积水不缓解,因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容易发生一些机械故障、分流管感染、分流管梗阻、堵塞一些引起脑室系统,继续扩大,还得重新做手术。神经内镜我们通过内镜下做了微创,做了三脑室底的造瘘了,但是造瘘口,因为一些蛛网膜的一个粘连呀,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堵塞,堵塞造瘘口了,脑室就又扩张了。可能还得再做脑脊水的造瘘手术,或者甚至有的时候,还得再进一步做分流手术,来化解复发的脑积水。

脑积水怎么治

要根据脑积水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1、由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脑积水,需要加强患者的营养,增加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静点人血白蛋白,口服利尿剂治疗患者脑积水。2、由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脑积水,需要应用肌氨肽苷、胞二磷胆碱、脑苷肌肽等减轻病人脑萎缩以治疗脑积水。3、由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积水。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及静点舒血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改善脑循环,治疗脑积水。必要时可以行介入溶栓或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脑积水。4、由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脑积水,可以静点甘露醇或行外科开颅手术,切除肿瘤以治疗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