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的病理知识

很多人都曾患有心内膜炎的现象,一旦被这种病症缠绕就会严重伤害患者健康,所以病人一定要及时的就医,万不要拖延时间以免加重病情的恶化,下面小编要为大家具体介绍的是心内膜炎的一些病理知识及治疗方法,希望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型链球菌,由肺炎球菌也可引起。此类心内膜炎多发生于正常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很少受累。病变多发生在二尖瓣的心房面和主动脉瓣的心室面,这与血流冲击瓣膜发生机械性损伤有关。

病理变化

肉眼观,瓣膜闭锁缘处常形成较大的赘生物。赘生物呈灰黄色或灰绿色,质地松软,易脱落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引起某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小脓肿(败血性梗死)。严重者,可发生瓣膜破裂或穿孔和/或腱索断裂,可致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而猝死。

镜下,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赘生物为血栓,其中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及肉芽组织。

如何治疗心内膜炎。

老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治疗困难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比进行积极的治疗更为重要。主要针对老年人患本病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老年人常患龋齿、牙周病等,在进行牙科处理时易发生链球菌性菌血症,因此治疗前1h应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120万U和链霉素1g。作泌尿科、妇科或胃肠道检查或手术时也可发生革兰阴性杆菌或肠球菌菌血症,故在术前1h均应给与抗生素,12h后再给药1次。

特别是老年人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时、术前与术后均应给予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因为瓣膜置换术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和发生菌血症的可能性均很大。此外在对有心脏瓣膜的老年病人进行牙科处理或鼻咽部手术时,术前1h均应给予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防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是VanderMeer等对应用抗生素预防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效果提出异议,他们的临床观察表明其预防效果仅为6%。

通过对上述文章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今年过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患有心内膜炎就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因为不管任何疾病,自己是无法痊愈的只有通过治疗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愈,所以大家一定要谨遵医嘱。

心内膜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具体如下: 1、会造成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因为该细菌对心脏器官的影响,可能导致瓣膜的损害,引起患者出现这一系列症状; 2、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是长在心脏里面,在心脏跳动的过程当中,赘生物的脱落可能会引起栓塞,引起大脑的栓塞,或其它脏器的栓塞; 3、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可能引起以心脏其它的并发症,如瓣周脓肿、心肌脓肿。可能引起动脉瘤,引起血管病变; 4、另外,感染性内膜炎还会引起神经精神方面并发症,在神经精神并发症方面,主要还是跟患者赘生物脱落引起脑部栓塞,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

心内膜炎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区分

首先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细菌感染血液,引起菌血症进而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血管内膜所导致的一个炎症反应。感染性心内膜炎往往会在心脏瓣膜上形成一个赘生物, 而且它会出现一个全身栓塞和细菌性动脉瘤,还有心脏、肾脏、神经系统损伤的一个炎症反应,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咽峽炎进而引起的一个全身的免疫反应. 早期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发性的大关节疼痛,往往没有菌血症也没有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成。

哪些人容易得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的。首先容易得的人必须有一个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脏瓣膜病主要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是一个肺动脉狭窄及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主动脉瓣缩窄这些有基础性心脏病的人, 再加上有了一个有创的检查或者操作导致表皮的病原菌入血引起菌血症之后才容易得感染性心内膜炎近年来随着咱们国家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的退行性瓣膜病逐渐增多再加上这些老年人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有创检查,比如胃镜、胃肠镜、膀胱镜还有血管介入治疗导致这些老年人菌血症的发生率增加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