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吃早餐 胆囊易癌变

临床中不少胆囊癌患者都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饮食习惯——长期不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发生,而胆囊癌与胆结石关系密切,并有日渐递增的趋势。

即便是喝点牛奶、吃几片面包都能把胆囊内潴留的大量胆汁排出体外,避免形成结石。因为,经过长达8小时睡眠后,胆囊内存留很多胆汁,如果再不吃早餐,胆汁会积聚在胆囊中逐渐形成结石,造成胆囊代谢紊乱。如果胆结石直径大于2.5~3厘米,其癌变几率较大;石灰胆质的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瓷瓶胆囊也容易发生癌变,该病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另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中,部分息肉属胆固醇结晶,需注意辨别。

并非所有患胆囊结石等病变的人,最后都会发展为胆囊癌,但是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和结石患者来说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在胆囊内就会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因此建议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当然,胆囊结石、息肉的患者,也不要因为怕转为癌症而有意切除胆囊,因为有的胆囊息肉只是很小的胆固醇结晶,没必要为此切除了胆囊。

找出癌变早期蛛丝马迹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中晚期。尽管如此,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例如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1、消化道症状

临床上,曾发现早期胆囊癌病人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有右上腹不适。

2、右上腹持续疼痛

如果病人的右上腹疼痛持续多年,尤其近来药物治疗效果变差,那么就要留意了,是否预示着胆囊癌的发生。如果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钝痛、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清病因,不能不当回事,也不能强忍,以免延误诊断,失去手术机会。

3、50岁以上慢性炎症、结石频繁发作

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如果原有症状加重或发作频繁,以及既往有胆囊炎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再加上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有数据显示,胆囊癌病人中,50岁以上的病人占70%-85%。综合这些因素,则应该警惕胆囊癌的发生。

当黄疸、腹水和包块发生时,则意味着胆囊癌已是中晚期。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胆囊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胆囊癌晚期死前征兆

胆囊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消化系统肿瘤,晚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右上腹疼痛,严重的可以影响饮食和睡眠,疼痛可以呈持续性加重,还会伴有肿瘤性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消瘦、黄疸、水肿,甚至是恶病质的症状。另外,胆囊癌晚期的患者在死亡之前也会出现转移灶的症状,比如憋喘、呼吸困难、腰痛、头痛、嗜睡,甚至昏迷,最终导致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腹痛,有可能出现弥漫性的腹膜炎,伴有高热、寒战,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感染性休克。

胆囊癌晚期死前征兆

胆囊癌晚期病变,一般在死亡前会有一定的征兆,会出现呼吸困难,恶性呕吐,面色发黄,精神萎靡等情况,这种病变属于恶性病变,一般是直接做手术进行治疗,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血液转移,或者是淋巴转移,对身体带来危害是比较大的。发病原因一般是由一些原发病灶导致,比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肝硬化等情况引起的,平时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规律饮食,规律睡眠,杜绝暴饮暴食,如果说出现原发病灶,建议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胆囊癌的晚期症状

胆囊癌的晚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四种:1.胆囊癌发展到晚期,容易引起胆道阻塞,造成胆汁淤积,从而出现黄疸的表现;2.患者会出现腹水、恶液质等表现;3.肝功能衰竭,多表现为黄疸、消瘦、腹水、厌食等;4.胆囊癌侵犯胃或血管时,会出现出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胆管癌的发现时都已经偏晚,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就诊,通过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有效的延长患者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