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四大注意

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形象的描绘了秋天的特点。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落叶纷飞、万木凋零的季节,更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的季节。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特提出四大注意。

一、起居注意规律

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在起居方面必须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顺应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同时循序渐进进行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洗冷水脸或冷水浴等,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作。

二、饮食注意节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四季养生的原则。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邪”。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这个时期人的汗液蒸发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口臭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不适症状。

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煎炸等类食品,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仁、银耳、萝卜、西红柿、藕梨、香蕉、蜂蜜、乳品、百合、北沙参、八宝粥、百合银耳粥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品。

三、锻炼注意适度

秋高气爽,空气质量一般较好,正是外出旅游和锻炼的好时机。由于白昼温差大,也是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起床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特别是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加大运动量。同时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项目,如青年人可以打球、游泳、跑步等,中老年人则选择太极拳、钓鱼、门球、气功、慢跑等。外出旅游爬山涉水时则不可逞强,注意意外伤害。

四、精神注意调摄

进入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走低,冷暖交替,气温变化不定,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大稳定,极易诱发烦躁心情和消沉情绪,使人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失眠头痛等。

研究发现:不良的心理刺激,会抑制人体免疫防御功能,易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许多疾病丛生,因此,秋季应特别注意精神保健,可适当选择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玩物赏鸟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同时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心态,培养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养生让我的身体更健康,不出现其他的一些疾病,因为我们现在不管年轻人也好,年老的人也好还是小朋友也好,我们是病不起的,不单纯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关键我们的家庭结构太小了,承受不起这样子的打击,我一个中年人上面有四个甚至有八个老人需要我供养,我这一生了病怎么办,下面还有俩孩子得养着怎么办。所以每一个健康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就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注意这个养生,养生并不难,它是在你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24小时之内都有养生的内容,你也许中午吃完饭走两步这就可以是养生,不要觉得养生离我们很远,好像养生就是终南山修道,不是那个样子的。

秋季腹泻症状

秋季腹泻一般指的是每年的9月份到来年的1月份,秋冬季节发生的腹泻,主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属于感染性腹泻的范畴,并不属于消化不良,两者存有差异;消化不良指的是对蛋白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物质过敏而导致出现多次大便、拉稀的症状。

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季节性的腹泻,可能是感染了病毒所引起的,如果患儿的腹泻次数不是很多,可以适当的给患儿口服补液盐,或喝一点小米汤。患儿腹泻的症状一般会在3~5天进入恢复期,这个时候可以补充一些葡萄糖酸锌。秋季性腹泻主要多发生在深秋季节,主要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经过口进行传播,这种病毒感染以后,主要导致急性腹泻,出现水样大便,还会伴有发热等。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由肠道渗透压变化引起的,所以它主要是蛋花水样或稀释水样粪便的临床表现,该病可能有发热或上呼吸道症状,很快就会出现反复呕吐,腹泻一般持续2天左右。儿童秋季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故称为秋季腹泻,指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其高峰期主要是秋冬季,每个月都有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