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检三大误区要担心

  新生儿的诞生本该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年轻母亲祝女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的宝宝在一岁多时还不会说话,后来经检查被发现双耳畸形,而且几乎完全没有听力。随后,她以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为由,将曾替她进行产检的某医院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对此案作出了一审判决,依法驳回了原告祝女士的诉求。为了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常规产检需要做哪些呢?

  孕期产检要做这些检查

  【孕12周-TCT检查】

  意义:筛查宫颈病变,因为宫颈恶变病程很长,而且恶变前病变的时间也长,如果能早期发现,是可以康复的。由于妊娠会加速病情,还是建议尽早检查。

  【孕12周-甲功筛查】

  意义: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比正常人群要高,甲减或甲亢容易导致孕妇流产,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智力也会有影响。所以,在孕早期建议筛查,孕期可以通过药物,安全治疗。

  【孕12周-NT】

  意义:NT筛查是通过彩超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带厚度,并通过胎儿头臀长进一步核对孕周是否准确。能够及早发现染色体高危因素,为中期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提供充分依据。

  【孕15/16周-产前DS检查】

  意义:DS检查即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针对年龄

  【孕20周-24周B超筛查大畸形】

  意义:B超检查是产检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分别在孕20周和孕24周进行两次排畸检查,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在胎儿生长的过程中动态地进行诊查,增加筛查的准确度,更大化降低畸形儿的产生。

  【孕24周-OGTT】

  意义:OGTT即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孕中期以后,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部分孕妇会出现血糖代谢异常,因血糖异常可对胎儿及母体有较大的影响,葡萄糖耐量实验可及时筛查出血糖异常的孕妇,以便孕期给予更好的监测及指导。

  【孕34周-阴道B型溶血性链球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意义:如果孕妇携带B型链球菌,胎儿分娩时经过产道可能会引起感染,引起新生儿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因此产前对B链做药敏实验,测出对哪一种药物敏感,在准妈妈临产时就可以针对性地用药治疗,尤其是针对顺产的准妈妈,可以降低绝大多数的新生儿感染率。

  孕期产检的3个误区要当心

  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怀孕就行。

  医生解读:调查显示,孕妇对孕早期检查不够重视,早期产检率仅为48.59%,有51.41%的女性做第一次产前检查的时间是在怀孕12周之后。一些孕妇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妇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怀孕早期到医院做的检查主要包括:

  1、做检查确认怀孕。

  2、进行B超检查,排除宫外孕。一些女性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以为是先兆流产,盲目保胎,最后出现宫外孕破裂、腹腔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3、测量基础血压,孕早期或未孕时的血压,对于妊娠中晚期的血压升高程度的判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4、了解孕妈妈孕前已经患有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均有可能影响孕期母儿安全,因此怀孕早期,应让医生充分了解孕妇的基础病史。

  误区2:产检一定要找大医院和主任医师。

  医生解读:这个误区在准爸妈中普遍存在。现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一旦怀孕,就去最大的医院产检,还想方设法找最有名的主任医师。其实,孕妈妈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大医院人满为患,主任医师又要等待很长时间。对于一般的正常产检,在县、区、市一级的医院就可以了,如果有问题,再去省一级医院就诊。一开始选择正规的医院、离家较近的、就诊条件较好的就可以了。也建议孕妈妈尽量在同一家医院做产前检查,这样能够方便医生全面地掌握病情,做出更好的处理。但是唐氏筛查、孕妇心脏B超等建议去较大的医院做。

  误区3:不必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有时间去就行。

  医生解读:你会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吗?在现代,大部分孕妈妈都身在职场,在孕育宝宝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因此不一定完全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也有些孕妈妈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产检没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医生安排的产检计划。我经常在门诊见到,两个月没来产检的孕妇胎儿发育迟缓,比正常孕周小1个月,或孕妇血压升高危及母儿安全等现象。还有些孕妇又会特别紧张,在医生两次预约之间自行增加产检次数,或今天在这个医院产检,明天在那个医院产检,事实上,这也是不必要的。研究显示,额外地增加产检次数,并不能改善妊娠的结局。

  其实,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是有科学依据的,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制定出了相应的产前检查方案,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宜继续妊娠,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以大排畸检查为例,一般来说,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怀孕18~24周,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早的话,胎儿畸形没有表现出来,太晚的话,胎儿已经长大了,而且羊水比较少,检查的成功率都比较低。

胎儿窘迫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危害,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以采用正压通气的方法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是进行非机械通气的药物治疗,如果新生儿可以通过鼻腔通气,是需要避免使用机械通气的,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治疗。但是需要在治疗的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补充营养,避免出现其他身体内酸碱失衡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的情况。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可以预防的,可以达到在产前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预防可也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如果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积极对症治疗。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缺氧严重的情况,如果缺氧严重会因为呼吸衰竭的情况而死亡。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当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应该立即进行给氧治疗,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过于缺乏造成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宝宝的防护措施,防止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加重病情继而危及生命安全。如果新生儿鼻腔还可以自主通气的话,是避免使用机械通气的,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给氧以及抗氧化剂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上氧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目前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大部分接受治疗以后预后情况较好,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治愈以后有可能复发,需要在治疗期间定期到就诊医院进行复查。临床上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同时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因为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的情况而死亡。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因为病理所见肺泡壁有透明膜,所以又称为肺透明膜病,它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发病率为5%,32-34周的发病率为15%-30%,小于28周的发病率为60%-80%。另外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婴儿也容易发生本病,这个病的表现出生的时候多正常,一般在生后2-6小时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严重的可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干、鼻塞、三凹征、明显的呼气式呻吟,并伴有呼吸窘迫,进行性的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四肢松弛,呼气呻吟是本病的保护性反应。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听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罗音,一般的恢复期可以在2-3天,72小时明显好转,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的时候病程比较长,如果出生12小时以后出现的呼吸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