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抗代谢药物
1、平阳霉素
平阳霉素对肿瘤细胞DNA特异性结合使之破坏,明显抑制其合成,干扰肿瘤细胞分裂和增生,导致细胞内皮水肿、变性、破碎、纤维化,管壁增厚同时粘附血小板,形成微血栓,机化、闭锁管腔,致瘤体消失。平阳霉素注射后可迅速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增大,使之萎缩退化。
平阳霉素应用总量可达300~400mg,治疗头面部血管瘤仅限于浅层的病变,因为头面部血管瘤多发现早、范围小,用药量不大,分次注射,远达不到超常量。同时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联合应用更好,注射后组织反应轻、消肿快,大大减轻平阳霉素的毒性,若有遗漏复发,尚可再次注射。平阳霉素除了能抗癌外,还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的抗感染,安全性强。
2、5-Fu的使用
5-Fu与曲安奈德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毛细血管瘤疗效,其主要机制可能与5-Fu和醋酸曲安奈德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有关,5-Fu可直接干扰肿瘤细胞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二)关于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血管瘤方法具有简便、并发症少、无感染等优点。二氧化碳激光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因此多用于治疗较浅表的毛细血管瘤,YAG激光可用于治疗各型血管瘤,只是在能量选择上有所不同,如表浅型选择小能量,对泪小点、泪小管附近的病变可分次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激光单独或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关于个体化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应当充分考虑瘤的大小、范围、患儿的耐受力、体格检查等,做个体化治疗。原则如下:
(1)对于血管瘤小、发展慢或已处于静止期,无并发症者,可随访观察。
(2)对于眼部血管瘤的早期和(或)发展较快的眼睑真皮、皮下眶隔以前及眶内婴儿型血管瘤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肿瘤局部内注射,一般2~4周1次,毒、副作用较少
(3)对浅层病变可用核医学技术90锶进行治疗。其他保守治疗,如硬化剂瘤内注射等应注意防止并发症。
(4)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且因肿瘤的增长而引起并发症者,应选择多学科综合性治疗。在尽量保留器官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根除病变组织,残余肿瘤可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肿瘤内注射,以避免其复发。治疗目的是促使肿瘤消退,减少并发症和尽量保护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