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里的病因

中国医学的知识源头里,腰椎间盘有自己的原因。那么你们了解都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小编就介绍下这个腰椎间盘突出在中医方面的病因。请看下文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病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故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病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这从生理上说明脊柱的生理、病理与肾有着必然的联系。

《诸病源候论·腰痛候》认为"凡腰痛病有五:一日少阴,少阴肾也。

十月万物阳气所伤,是以腰痛;二日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日臀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伤,有痰积。"上面这些论述概括了腰痛的病因。

《诸病源候论·腰痛候》还对腰痛病机作了分析,认为:除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的"腰痛"外,其余腰痛皆与"肾气虚损"有关。如"风湿腰痛候"为"劳伤肾气,经络即虚,或因卧湿当风,而风湿乘虚搏于肾经,与血气相击故腰痛";"卒腰痛候"为"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人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指出:即使是突然腰痛,本源仍有与肾虚有关。《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则明确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腰椎问盘的退衍性变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生理性退变。从生理上讲,椎间盘的发育以20岁为发育高峰,20岁后椎间盘就开始发生退行性变,20~30岁有的就有明湿的退变,如纤维环出现裂隙等。30~40岁的椎间盘蛋白多糖减少,髓核趋向胶原化,失去其弹性及膨胀性能。椎间盘的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椎间盘的退变基本上是一种规律性的生理性改变。

中医学早期的经典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在女子"三七"(21岁),男子"三八"(24岁)时,身体就"长极",即发育到了极限,极则必反,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堕齿槁",而"齿为骨之余",即是说骨结构逐渐发生生理性退变。

有了上面文章内容的介绍,大家应该对这个在中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病因感兴趣,大家也可以再从其他领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祝您身体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是绝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比如给椎间盘突出做了一个腰椎的融合手术,它就再也不会突出了,这个病就完全治愈了。 但是医生不会一开始就做这一步,因为手术创伤比较大,花费也比较高,而且对腰部的活动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年轻病人,基本上不会做这个手术。 所以说会尽量选择那些性价比比较高,手术创伤比较小的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有可能会发作,但是这是一个阶梯治疗的手段,很多椎间盘突出第一次发作的病人,80%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好,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再进行下一步的微创手术治疗,有90%的病人终生不会出现复发,复发的病人只占10%左右。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0~90%通过保守,通过静养症状,所以保守病人是大量的。手术病人只占10~20%,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理疗、推拿、按摩和药物治疗。还有介入手术治疗,介于保守和手术之间一个介入治疗,像射频、臭氧和切吸。手术治疗现在包括微创、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椎间盘镜髓核摘除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传统的开放大手术。切除椎间盘手术现在已经很少应用,还有人工椎间盘置换,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话,根据它的突出的程度。我们分为膨隆型、突出型,和脱出型,椎间盘的膨出,相对是比较轻的,纤维环的部分的破裂,突出的话,纤维环基本上完全破裂,不过并没有掉出来,那么脱出的话,就是纤维环完全破裂。那么中间的髓核掉出来,跑到椎管里头来,脱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里头,最重的一型,膨出是相对轻的一型,不过每一型我们在诊断的时候,诊断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不应该诊断腰椎间盘膨出,或者是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