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的肌电图表现是如何的

正常的肌肉电生理图像是一条比较稳定的图形,那么大家知道异常的肌电图会有怎么样的表现。下面就跟随小编走进今天的文章——异常的肌电图表现。

异常肌电图是怎么样的?

插入电位

插入电位异常。重症进行性肌萎缩和长期失用性肌萎缩,肌纤维为结缔组织取代,插入电位消失。周期性麻痹,肌纤雏兴奋性降低,插入电位消失。肌强直症,肌兴奋性升高,插入电位明显延长:,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时,自发地产生单个肌纤维的运动电位,称纤颤电位。其波型为单相或双相,波幅低,多不超过100μV,时程极短,约1ms左右,放电频率极不规则,每秒2-20次,一般骨骼肌在神经切断14-21天后出现纤颤电位,持续数年或十多年,只有当肌纤维化或神经再支配后才消失。纤颤电位表示肌肉失神经支配,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还可自发地产生第二种电位,因其为向下的正相波,波型尖锐,似字母"V"故称为正锐波。其波幅为50-2000μV,频率为2-50次/秒,诊断意义同纤颤电位。

束颤电位

是一种自发的运动单位电位,伴有肉眼可见的肌束颤动。单纯型束颤电位位相在4相以下,复合型束颤电位位相在5相以上,两型波幅均为2~lOmV,时程5~30ms,放电频率不规则,其电压、波型、频率等均不受随意收缩程度的影响。束颤电位表示运动单位受激惹,兴奋性升高,常见于进行性肌萎缩、神经根疾患、手足搐搦症等,也可见于个别正常人。

群发电位

是一种自发的、有一定间隔、节律性发放的多相电位群。电位出现时伴有肉眼可见的肌群的不随意收缩,每秒2-12次不等,临床常见于震颤麻痹、肌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和神经官能症等。

肌强直电位

是针电极插入或移动时诱发产生的一种高频放电,其波幅和频率可逐渐增到最大值后,又逐渐衰减。它是由于肌膜兴奋性升高导致。常见于先天性肌强直、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瘟,偶见于多发性肌炎。

新生电位

是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在神经再生早期出现的低电压的多相电位。再生电位是神经再生晚期出现的短时程、高波幅的电位。二者均在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代表神经再生。

巨大电位

是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高波幅、宽时程的电位。是由于健存的神经元轴突长出侧芽,支配已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使运动单位的范围增大所致。临床见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疾患。

同步试验

是在一块肌肉相距1.5cm距离上,分别插入两个电极,同时记录两电极下运动单位电位的试验。正常肌肉,一个运动单位所占面积在上肢为5-7mm,下肢为7-10rnm。同步试验时,两个电极在不同的运动单位上,其电位不会同时产生或同时消失,称试验阴性。慢性前角病变时,健存的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数量增多,运动单位范围扩大到1.5cm以上,两个电极下的电位同步活动,称试验阳性。

异常电生理的出现并不代表着你就一定患了某种疾病,凡事无绝对。大家对异常肌电图的表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引起足够重视,远离这方面的疾病。祝您身体健康!

颈椎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针灸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坐姿不当,或者低头玩手机看电脑而导致颈椎的肌肉痉挛,气血不畅,而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输血,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从而改善颈椎病的一些症状。天宗穴,千余血,兼疗穴,风府穴,风池穴,等等,还可以在这些穴位进行艾灸,增加疏通经络的功效,改善症状。颈椎病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甚至手指麻木的情况,所以如果患者有颈椎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颈椎病初期

颈椎病在早期主要的症状也就是出现颈部的酸胀,酸痛或者是疼痛,不舒服,有时候就是颈部的肌肉容易疲劳,另外还会引发患者出现手部的麻木,手部无力。另外还会引发患者出现头晕或者是出现头痛,并且伴有强烈的眩晕感,这些都是颈椎病的早期症状。发生了颈椎病,以后患者能做的就是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然后明确一下是哪一种类型的颈椎病,再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治疗就可以。

颈椎病鉴别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一、神经根型颈椎病,凡是具有颈肩上肢麻木疼痛症状或者颈脊神经受损体征者,都应该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鉴别。二、脊髓型颈椎病,凡是有脊髓损害症状的,都应该与脊髓型颈椎病做鉴别,从普通X线片就能鉴别有颈椎骨折脱位、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臼、颈椎先天畸形等等。三、椎动脉型颈椎病,应该与美尼尔综合症鉴别,美尼尔综合症是一种发源于中耳,原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特征的疾患,症状有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等等。四、椎管神经型颈椎病,要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神经官能症来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