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

文章摘要:营养不良,一、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的方式,它符合生理状态,能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费用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因而是临床营养支持首选的方法。肠内营养输入途径有口服、鼻胃或鼻十二指肠置

一、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的方式,它符合生理状态,能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费用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因而是临床营养支持首选的方法。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有口服、鼻胃或鼻十二指肠置管、鼻空肠置管、胃或空肠造口等。通过管饲、造口等方式,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1.机械性并发症:主要有鼻、咽、食管的损伤、喂养管堵塞、喂养管拔出困难、造口并发症等。 2.胃肠道并发症:患者胃肠道功能不良,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痉挛等消化道并发症,这些症状大多能通过合理的操作来预防和及时纠正。 3.代谢性并发症:若掌握不好营养制剂各种营养成分的量,会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糖代谢异常、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脂肪酸缺乏,各脏器功能异常。 4.感染性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误吸和营养液污染有关。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幼儿、老年及意识障碍的患者。防止胃内容物潴留和反流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误吸应立即治疗。 二、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的方法。其主要适应症为一周以上不能进食或因胃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者;通过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机体需要的目标量时应该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有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途径,其常见并发症有: 1.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多发生在中心静脉导管放置过程中损伤组织,发生气胸、空气栓塞、血管、神经损伤等,少数是长期应用、导管护理不当或拔管操作所致,如导管脱出、折断、堵塞等。感染性并发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有寒战、高热症状,观察8小时如不退热,应予以拔管;24小时不退热,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2.代谢性并发症:营养底物过量或不足容易引起或加重机体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异常,产生代谢性并发症,如高血糖、低血糖、氨基酸代谢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等。 3.脏器功能损害: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肝脏损害,主要由葡萄糖超负荷和胆汁淤积引起;长期肠外营养可导致小肠黏膜上皮萎缩,肠道免疫功能降低,引发肠源性感染。 4.代谢性骨病:部分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出现骨钙丢失、骨质疏松、高钙血症、四肢关节疼痛甚至出现骨折的表现,称为代谢性骨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肠内营养支持如何护理

肠内营养的护理一般是说肠内营养液的护理,肠内营养液就要求护理人员一定要从速度比较慢开始,如果这个人是长期肠外营养的一个患者,由肠外营养改成肠内营养的时候,一定要先从低剂量开始,一小时一般是有着20到40毫升,慢慢根据病人耐受的情况逐渐加量到每小时120毫升到150毫升。再一个就是浓度的问题,肠内营养液先从比较低的浓度开始,然后浓度慢慢提高。还有就是温度,肠内营养液的温度一般是常温比较好,温度比较低容易刺激肠道,引起腹泻。对病人方面的护理肠内营养的时候,让患者应该是坐个30到45度这么个角度进行肠内营养,营养完了以后嘱患者继续保持这个体位30到60分钟。对于这个管路,肠内营养就是喂养前、喂养后一定要定时冲管,然后在喂养不同的肠内营养液。

肠内营养的作用是什么

肠内营养不止对我们的肠道有营养的作用,它还可以起到一个免疫刺激的作用,促进我们机体的健康,产生我们肠粘膜的燃料和其他重要的生长因子。肠内细菌基因组对于控制我们的病原物和体内的废物和毒物的排出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我们甚至有时候也会用到一些益生菌来推动或者维持肠道的营养,或者维持我们机体的营养和健康的状态。

急性胰腺炎患者如何进行肠内营养

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一般的早期是要完全禁食的,轻症的急性胰腺炎禁食等症状缓解之后很快的就能够经口进食了,但是重症的胰腺炎可能经口进食的话,还会刺激胰腺的分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现在主张就是重症胰腺炎在肠道功能逐渐的恢复,部分恢复的时候尽早的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就是说我们在胃镜下把这个营养管从鼻腔下到这个空肠里面去就是鼻空肠管通过这种方式,然后把营养液打进去鼻空肠营养,这种肠内营养对于急性胰腺炎的病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能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维持肠道的屏障维持肠道的免疫功能等等,另外就是保障病人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