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在诱发因素的作用下,血液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基肾上腺素和精氨酸加压素等收缩血管活性物质突然急骤的升高,引起肾脏出入球小动脉收缩或扩张,这种情况若持续性存在,除了血压急剧增高外还可导致压力性多尿,继而发生循环血容量减少血容量的减少,又反射性引起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和精氨酸加压素生成和释放增加,使循环血中血管活性物质和血管毒性物质达到危险水平,从而加重肾小动脉收缩。由于小动脉收缩和扩张区交叉所致,故其呈“腊肠串”样改变。
高血压危象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高血压危象治疗

高血压危象首先应该平稳地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避免心、脑、肾大器官进一步受损,治疗原则主要就是在加强监护的条件下,立即接受静脉加药物,一般首选的主要就是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拉贝洛尔静脉泵入,经过两到六个小时,将收缩压控制在160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控制在100毫米左右,切忌血压降的过快,降得过快容易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重点就是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情稳定以后逐渐过渡到常规的口服降药物,一般需要经过24到48小时,逐渐的将血压控制正常,过渡到口服药物,因为高血压危象属于心血管急症,应该力争尽快的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还有就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其他的治疗措施比如防止脑水肿、抗心衰,如果合并有氮质血症有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高血压危象分级

高血压根据血压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共四个层级。高血压的分级是以140/90mmHg作为诊断标准的,血压数值为120-139/80-89mmHg范围,叫做高血压前期,140-159/90-99mmHg这个范围,称为高血压一级。

高血压危象分级

对于高血压的危险分级标准,根据血压值分类,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3个级别:1、收缩压在140-159mmHg,而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的称为一级高血压。2、收缩压在160-179mmHg,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的称为2级高血压。3、收缩压大于180mmHg,舒张压在110mmHg以上的称为3级高血压。如果是单纯的高血压,没有并发症,就属于轻度高血压,有1-2个并发症的高血压属于中危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发现轻度血压升高的时候,一定要预防血压继续上升,平时经常监测自己的血压,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