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是有轻微头伤史,经过至少三周以上的时间,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呈慢性过程,出现类似相应部位脑内肿瘤的症状。血肿好发于额颞部,居于脑凸面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蛛网膜没有张力,血肿范围较广,形状多呈新月形或半月形,可掩盖整个大脑半球。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护理,要嘱患者去枕平卧,像手术区域一侧卧位,嘱患者多饮水,加大补液、鼓气、憋气、吹气球等动作,以增加脑组织复位的速度,消除硬膜下腔隙,使硬膜下积液尽快消除。需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指征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指征,就是有症状的硬膜下血肿,血容量较大,脑组织移位很明显,病人出现临床上的相应症状,主要如下: 1、颅压高的症状,比如头疼、恶心、呕吐等; 2、智力、认知上的改变,比如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稳等; 3、功能障碍,比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区别

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部位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点在着力点或对冲部位,表现为脑挫裂伤和颅内压增高以及脑疝的症状,受伤后意识障碍会呈进行性的昏迷加深,没有典型的硬膜外血肿的中间清醒期。硬膜外血肿,大多数由于颅骨骨折线横跨脑膜中动脉沟,伤及到动脉,使得血液进入并聚集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外层之间形成血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受伤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中间意识好转,并且出现进行性加剧的头痛、头晕,然后再一次陷入到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