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出现自我伤害行为是怎么回事

自我伤害行为作为一种创伤性体验,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青少年作为自我伤害行为的高发人群,心身健康受到该行为的高危险性、高反复性的消极影响。
从心理学家提出的自伤理论模型可看出,不良的早期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尤为重要,可能会影响个体情绪管理的调节能力,从而导致个体做出自伤的行为。频繁的自伤行为是自杀行为的强烈预测因素,所以应引起特别重视。
自伤行为本身是种创伤性的体验,但为什么青少年还要伤害自己,按照精神动力学理解,这个个体可能存在着比自伤带给他的伤害更严重的伤害存在。
临床上也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出现频繁自伤前跟父母讲过心情方面的事情,但可能得到的回答是说他矫情。于是这种不被理解的痛苦,对家人的绝望再加上青少年阶段学业压力繁重,这种长久积压的情绪带给他的痛苦可能比自伤造成的痛苦更大,甚至很多患者会说看到自己流了血,反而觉得放松一些。所以孩子有时隐藏得还有更严重的痛苦,需针对那个部分更好的去帮助他们。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怎么克服紧张心理

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吃一些能够缓解心理紧张的水果,比如菠萝、香蕉等,效果也很理想,毕竟这些水果当中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与氨基酸,在医学上被称之为快乐激素。克服紧张的心理需要做的就是在生理方面进行放松,比如通过运动、深呼吸或者按摩等方式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这样身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得到舒缓,进而有利于克服紧张的情绪。想要消除紧张的心理,就要学会坦然面对所有的事情。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机体的紧张心理;平时要注意尽量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是:1.一定要调整心态,学会坦然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里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学会自我减压,不要有过于紧张的情绪,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情。2.平时有时间的时候适当的到户外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多晒太阳,多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

小孩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孩子是心理不健康的话,通常会表现出一些多动症、焦虑、对某些事情或任务的恐惧的症状,然后接着是失眠、对家庭成员有攻击性行为和对网络关系的不良处理等。发现孩子有心理不健康的症状需要尽早的治疗,家长要多开导孩子,情况严重的也可以找心理医生治疗。儿童心理不健康主要和家庭有关系,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过分溺爱孩子都可能引起孩子心理不健康。如果小孩有了心里不健康的征兆,会表现出一些多动,焦虑不安,对于某种事物或者任务出现恐惧的情况,其次还会伴随着失眠,对于家里人出现一些攻击的行为以及关系网处理的不好的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带小孩去医院的心理科做一下相关的检查。

孩子攀比心理如何引导

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同辈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有的孩子同班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攀比行为。攀比其实是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家长是孩子价值观念形成的第一个影响者,要多多陪伴孩子,逐渐以主流和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孩子。最重要的办法不是强行告诉孩子不要攀比,而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孩子攀比的时候,也是孩子在暴露自己的思想观念,如果一味的加以责罚,孩子可能对家长关闭心门,反而影响亲子关系。专家提示:孩子出现攀比心理时,家长需要多陪伴孩子,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主流的价值观。不要强行告诉孩子不准攀比,如果一味责罚,反而会导致孩子拒绝沟通,影响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