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

可通过马斯洛十个标准评估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
首先应先了解关于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提出的概念是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指在躯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和道德几个方面的完好的状态。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心理健康也有其标准,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这是最经典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跟环境保持适当的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情绪能做恰当的表达与调控;
9、在不妨碍团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这是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可对照这个标准看自己是否符合。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可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比如有针对抑郁的评估、焦虑的评估、睡眠障碍的评估、还有智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评估。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躯体疾病会导致心理问题吗

重的躯体疾病造成心理问题,比如说这个人脑子受伤了,脑外伤出血中风,会出现脑子不好用,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讲话,这是比较重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比如说你得了某些躯体疾病,比如说癌症,癌症对一个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引起的因素里面,本身有一部分就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大家要知道,我们很多的躯体疾病,和心理因素是有关系的,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很多是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导致这类疾病的,还有反过来,这种疾病生了以后,又会加重焦虑心烦,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反应,所以不管是心理疾病,还是躯体疾病治疗,我们现在讲的就是,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模式,对他们这些有躯体毛病的人,我们也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到最后这些病人因为得了身体疾病,导致他不幸福,还有导致他社会功能下降,其中有部分因素,就是他心理上没有恢复过来,我们叫心身同治,身体要治但是我们心理也要治

父母每天非常唠叨心理是不是出问题了

首先要试着去接纳、理解父母的表现。如果父母反复的强调不厌其烦,甚至家人已经做到了,还是不停的重复。那个有可能是父母太过担心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引导父母关注那些积极的信息,比如:看看新闻,看看治疗上有了哪些进展。哪些医护人员增援到了一线,有哪些痊愈的患者出院了,出院的人数是不是增加了,这样给父母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还有可以给父母找些较专业的材料看一看,让父母知道做好哪些事情,基本上就可以不会被传染了。还有应该注意父母毕竟年龄大了,如果他们这种担心、疑虑比较多,然后又难以说服,需要了解他们的睡眠饮食情况。如果这种睡眠饮食也不好,然后厌食、消化不良,这时可能就需要看一看医生排除下有没有老年性的焦虑、抑郁的可能。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焦虑,主要是担心疾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不适应。这些都可能给人带来一些焦虑的情绪。那么也有可能出现抑郁的情绪,比如说长期的治疗效果不好,对疾病的治疗就会产生一些悲观的想法。还有对治疗产生抵触等情绪,因为这个治疗的过程中间很大一部分需要行为方面的改变、生活习惯方面的改变。而这个改变这个部分好像也不是医疗的处方涉及到我们的习惯的改变其实是很难的,所以有时候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之间我们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另外就是糖尿病在这个治疗的过程中间也可能带来一些低血糖的反应或者出现昏迷。那么这些血糖的这种波动或者是出现这种并发症的过程中间可能对我们的大脑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也会进一步造成一些损害。所以有的时候会变得比较容易激动、易怒,然后甚至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后会发生一些暴怒的这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