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科普聚合
"踝关节背屈活动"相关问答:

如何进行踝关节背屈活动

中风病人由于下肢的伸肌张力比较高,容易出现小腿三头肌的痉挛和挛缩,也就是踝关节的背屈功能容易出现障碍,这牵扯两个方面,一个是踝关节背屈的主动肌,二是因为小腿三头肌过度的紧张或挛缩造成背屈的障碍,所以在进行踝关节背屈运动时,两件事都要做到,一是刺激主动肌让患者被动活动,二是要对小腿三头肌进行牵拉和牵张,在牵拉和牵张的时候一般主张用手握持住病人的脚后跟,然后用前臂顶住病人的脚掌缓慢牵拉,对跟腱进行缓慢的牵拉之后,发现跟腱有点松弛再做主动的踝关节的背伸运动。

踝关节骨折术后多长时间可以进行背身锻炼

手术以后马上第二天脚趾头可以动,膝关节可以动,三周之内就只做足趾和膝关节、髋关节的活动,因为三周之内如果做早了踝关节活动伤口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三周以后伤口因为两周拆线伤口已经长好了,三周以后开始做踝关节的训练就是轻微活动。因为有一个研究就是关节软骨,如果超过四周不动软骨就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在三周的时候开始活动,六周的时候我们可以拄拐,然后一般来说两个月到三个月才能够扔拐做一个完全的辅助。

踝关节核磁共振

脚踝磁共振按常规检查一般的是以T1、T2加权,还有一些冠状位、矢状位,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可以加上抑制T2加强序列。所以说,综合这几个区域的检查时间,一般的人在5~10分钟,脚踝的检查就结束了。如果场强稍微高一点的,1.5场强或者是3.0场强的时候,可能稍微还要好一点,大概3~5分钟左右,就能把一个脚踝的磁共振做完。如果发现有异常的信号需要做增强的时候,可能时间稍微要延长一点,大概10~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脚踝核磁共振的检查。

踝关节核磁共振

踝关节磁共振的首先能够看到踝关节关节腔软骨的病变情况,比如软骨面磨损的程度,也可以看到关节腔有没有游离体,也可以看到关节间的滑膜有没有慢性的炎症、增生的表现。除了关节上的病变,还可以看清关节外的病变,比如肌腱有没有肌腱炎,特别踝关节内踝有一个血管神经的踝管的结构。假如踝关节周围有长什么东西,比如囊肿还是什么肿瘤也可以表现很清楚。

踝关节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的优势是对于软组织损伤诊断比较清晰,比如踝关节骨折合并广泛的韧带损伤甚至合并关节囊损伤、血管神经损伤、肌腱损伤,有必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从而明确诊断,在治疗或者手术的时候要对相应的软组织进行修复和治疗。所以脚踝骨折做CT检查还是核磁共振检查根据损伤情况决定,如果损伤情况有必要时二者都必须进行检查。

踝关节核磁共振

因为踝关节一般做ct等x的光检查时,有些病变可能不典型,而做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到软组织的变化或者半月板等一些密度比较低的组织器官的变化,所以关节做磁共振检查是效果最好的。但是费用的问题,因为磁共振设备是不一样的,先进程度有差别,而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的医院价格相差也很大,所以具体需要咨询准备检查的医院才行。踝关节的磁共振检查,估计要在600到1000元左右。

踝关节活动范围

主要的活动范围一般包括背伸、跖屈、外翻、内翻以及旋转的活动,正常的活动范围是背伸大概在45度;踝关节也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不像膝关节和髋关节周围有很多的肌肉,以及韧带保护和固定,踝关节本身的活动范围要比较大,并且容易出现扭伤。跖屈的角度大概是45度。

踝关节活动范围

它的正常活动范围褶屈也就是脚尖向下勾在45度左右,背伸在45度左右,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测量是从踝关节的中立位开始测量,也就是仰卧的时候脚尖向上这样开始测量,另外内翻是40度,外翻也是40度。踝关节的活动主要有背伸和折屈,也就是大家可以理解为脚尖向上勾,脚尖向下勾这两种活动。由于距小腿关节,也就是我们的距骨和胫腓骨相交的部位,由这两个主要关节构成的踝关节。

踝关节骨折症状

踝关节骨折一般常见于脚踝部位的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损伤,比如车祸撞击、高处坠落以及摔倒时脚踝部位扭伤等等。踝关节骨折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点:第一,骨折损伤后踝关节会迅速出现肿胀,局部有明显的疼痛,拒绝活动。第二,踝关节骨折后,骨折断端失去稳定连接会出现踝关节的反常活动,甚至伴有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半脱位或者完全脱位,关节活动受限。第三,开放性的踝关节骨折,会出现局部软组织挫裂伤,活动性出血,甚至可能会伴有肌腱、神经断裂损伤等。第四,查体可以发现,踝关节局部明显的压痛、反常活动,伴有骨擦音、骨擦感等等。

踝关节稳定性训练

锻炼时应减少在运动中的损伤,从简单的逐步向有难度的去进阶,当通过训练单脚单腿赤脚,能够在比较困难的不同层面上的支撑两分钟以上的稳定,并且手上还能做各种动作而不跌倒,那么你的踝关节就稳定了。踝关节的稳定实际上就是踝关节本体感觉的修复,踝关节控制能力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