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髓核游离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这种脱出的髓核有可能会对多个部位的神经根造成刺激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非常严重的症状,比如患者可能会有腰部剧烈的疼痛,同时影响的范围比较大,有可能涉及到一侧或者是双侧的下肢。如果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身上出现了髓核游离,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在临床上称作脱出。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首先要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腰椎间盘膨出,第二种是腰椎间盘突出,第三种是腰椎间盘的脱出即游离型,第四种是许莫氏结节即胫骨突出型,也就是腰椎间盘没有向前突出,也没有向后突出,是向骨内突出,椎体内突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手术治疗的,一般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型,以及腰椎间盘脱垂和游离型,这两个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它的髓核已经突破纤维环到达后纵韧带,而脱垂游离型已经突破了后纵韧带,部分到达椎管。一般来讲,手术主要是微创手术,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更是如此,主要的手术方式是髓核的摘除术,这种手术可以通过经皮椎间孔镜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进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不管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这种手术有一个缺点就是椎间盘以后容易复发,复发的几率不等,大约百分之10到30%左右,所以手术之后需要多卧床休息3到4周。同时复发又可分为广义的复发和狭义的复发,广义的复发不一定为随和突出,引起的椎间盘突出,术后存在的粘连引起的相应症状,腰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病和多发病,摘除术是目前的采用最广泛的术式,近年来随着手术量的增大,国内外对于本术式的各类的并发症也有逐渐的增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中期并发症,其中的并发症是指出现了时间在术后一个月以内,中期并发症是指发生时间在术后一个月以后。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
病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要选择适应证明显的,比如出现腰部疼痛,同时伴有下肢的放射性刺痛或电击样疼痛,出现弯腰障碍,下肢有明显的感觉麻木,肌肉力量减弱,出现行走困难或者出现二便异常,有病理反射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椎间盘镜或者椎间孔镜进行微创手术将髓核摘除,同时还需要做纤维化的修补术以加强局部的稳定性,防止术后复发。在术后还需要进行正确的腰部康复训练,同样也能够加强腰椎关节稳定性,加强局部的肌肉力量。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虽然是以肝脏和基底节区核团,为主的神经变性疾病,但是它也可以累及全身,大多数肝豆状核变性具有性格的改变表现,自制力的减退以及情绪不稳,容易激动,进行性智力减退,思维迟缓以及学习成绩的退步,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如果是不及时治疗,晚期可发展为严重的痴呆,出现幻觉等器质性精神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它会以血液系统起病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这样的病人多见于青少年。
肝豆状核变性的概况
在世界各地各个民族都有报道,但是患病率和发病率差异非常大各国的报道不一,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本病的患病率约为3万-5万分之一,发病率约为100万分之15-30基因频率约为0.3-到0.7%杂合子频率大概是百分之一,日本意大利发病率约为3万分之一,欧美则罕见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一,美国活婴中发病率约为5.5万分之一,爱尔兰地区的活婴中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1.7,东德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2.9,肝豆在我国并不少见,1993年的统计,华东地区的发病率,不低于20万分之一,基因频率也达到了0.24%,然后是中国台湾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0.29发病率高峰年龄在15到19岁,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统计,中国台湾患者患病率,约为10万分之1.6,2009年的统计,安徽含山县呢,肝豆患者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2.66,患病率为10万分之6.21,从上述数字来看,我国大陆部分的某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发病率患病率均有较大的差异,另外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1981年至1992年的遗传病门诊,发现了肝豆占据遗传病达到10.14%,居全部单基因遗传病的第二位,从这一个角度反映了本病在我国是较为多见的。
后路镜髓核摘除术适应症有哪些
后路镜是属于内窥镜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它是在经典的这种传统的,这种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的微创的改进,它就是在内镜下摘除这种突出的髓核的一种微创手术,后路镜髓核手术摘除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就是对于椎间盘的一种膨中央型的这种突出是最佳最佳的适应症,通过管道到达这种手术的部位以后,只看清楚突出的髓核进行摘除,比如手术技术非常成熟或者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扩大它的适应症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病人也可以使用,像这种他一定有禁忌症,它的性质有哪些早期你如果技术不是很熟练的情况下,就是针对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有合并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者腰椎畸形的这种病人,还是相对来说使用这种内镜,手术存在有一定的相对的禁忌。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最新进展
首先要是低铜饮食的基础上,采用了驱铜药物,如DMPS、青霉胺和DMSA等,在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较其他的络合物应用比较广泛。锌剂已成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的辅助的治疗药物之一,单纯的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上多以个案报道为主,说服力不强,疗效评定的标准尚未统一,缺乏可比性,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去证实其疗效。 肝移植治疗,由于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具有差异性,病种稀少,对当前治疗的有效,缺乏足够的前瞻性研究,因此尚在探索中,有待完善。基因治疗目前尚没有应用于临床。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分期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上分了五期:1、第一期就是肝铜蓄积期是出生至五岁左右这样的孩子,由于游离铜在肝脏内缓慢蓄积,逐渐引起肝细胞脂肪侵润和肝小叶的增生,大多数患儿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少数的可发展为隐匿性的肝硬化,这时候就检查肝功能,查肝功能才发现转氨酶的会升高;2、第二期2A期,就是叫铜饱和释放期,5到10岁这样的孩子,游离铜在肝脏缓慢地蓄积,达到了饱和状态,再造成了肝细胞的大量坏死的同时,向血液中大量的释放铜离子,对红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部分患者的游离铜,以肝以外的组织进行沉着,2B期,也就是肝急性损伤期,部分患者虽然游离铜在肝脏的缓慢蓄积,达到了饱和状态,但铜向血液转移的困难,而游离铜在肝细胞浆内大量的相溶酶体转移,造成了组织的大量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急慢性的肝衰竭,也是成为负性的肝豆状核变性;3、第三期就是脑铜蓄积期,大多数发生在十岁以上,肝脏释放的游离铜,在全身各脏器重新分布,主要在脑肾脏和视网膜等组织中,大量的蓄积,然后导致了角膜色素环和肾小管的轻度变性,但一般这时候也不会出现神经精神的症状;4、第四期,就是神经精神期,此期这个时候除了发生了多小叶的坏死后的肝硬化,逐渐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椎体外系为主的神经症状,精神症状;5、第五期,疾病终末期,或者经治疗后缓解期,经过确切系统的驱铜治疗绝大多数的病人,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工作或者是生活能力,而另一部分患者因误诊未为治或者是治疗不充分,迁延不愈日益加重慢性肝衰竭或者是严重的全身僵直挛缩进入了这个疾病的终末期。
腰突髓核多久能够萎缩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多久可以萎缩,这主要取决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方式以及患者的年龄。1、如果是腰椎间盘膨出,通常经过休息、理疗、按摩、牵引等治疗,大多数可以在一个月至三个月之内得到明显的缓解。2、如果是腰椎间盘脱出,髓核的萎缩需要很长时间,甚至一直存在,但是腰椎间盘突出也并不一定会产生临床症状。3、如果明显的压迫了神经根和硬膜囊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才需要治疗。另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多久可以萎缩,与患者的年龄有关,通常年轻患者经过保守治疗,髓核可以慢慢的吸收萎缩,但是有部分年轻患者会出现髓核长期无法萎缩,出现钙化的情况;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通常萎缩变小的时间要延长。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为什么双下肢还是有痛感
大家觉得我做这个微创手术,做完以后就一切都好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病人术后出现这种或者是,残存这种双下肢的麻木,这种发凉的这种感觉可能和手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主要还是和椎间盘突出的,对于神经的压迫或者刺激引起来,这种病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大家知道这种椎间盘突出对于,神经根的不仅仅是这种机械性的压迫,它存在有这种化学性的这种刺激就是突出的髓核对于神经有炎性刺激,当把这种突出摘除了以后,神经根由于长时间的压迫或者是刺激会产生炎症的介质,摘除以后病人仍然会存在有下肢的这种不适,比如像麻木发凉无力这种感觉,这是由于突出的髓核或者是,椎间盘对神经和马尾神经的,这种压迫和刺激引起来的,不并不是手术引起来的,对于这种残存的这种神经,麻木无力或者下肢发凉的这种异常的这种感觉,我们手术以后还要进行康复的这种训练,比如肌肉的锻炼直腿抬高的训练,还有辅助的做针灸或者神经营养活血化瘀的这些药物的,辅助治疗可能有助于这种症状的缓解或者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