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可用于治疗成人和2月龄至16岁儿童上述敏感的细菌引起的中至重度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包括腹膜炎和胆道感染),妇产科感染,败血症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经验治疗。也可用于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怀疑有细菌感染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但是因为头孢吡肟是一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杀菌剂,故在药敏试验结果揭晓前可开始头孢吡肟单药治疗。对疑有厌氧菌混合感染时,建议合用其他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进行初始治疗。一旦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揭晓,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盐酸头孢吡肟
本品可用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给药。成人和16岁以上的儿童或体重为40公斤以上儿童患者,可根据病情,每次1~2克,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疗程为7~10天;轻中度尿路感染,每次0.5~1克,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疗程7~10天;重度尿路感染,每次2克,每12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0天;对于严重感染并危及生命时,可以每8小时2克静脉滴注;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经验治疗,每次2克,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疗程7~10天或至中性粒细胞减少缓解,如发热缓解但中性粒细胞仍处于异常低水平,应重新评价有无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必要。2月龄至12岁儿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成人剂量(即每次2克剂量)。体重超过40公斤的儿童的剂量,可使用成人剂量。一般可每公斤体重40毫克,每12小时静脉滴注,疗程7~14天;对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儿童患者,可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对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经验治疗的常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每12小时一次(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治疗为每8小时一次),疗程与成人相同。2月龄以下儿童经验有限。可使用每公斤体重50毫克剂量。然而2月龄以上儿童患者的资料表明,每公斤30毫克,每8或12小时一次对于1至2月龄儿童患者已经足够。对2月龄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应谨慎。儿童深部肌肉注射的经验有限。对肝功能不全患者,无调节本品剂量的必要。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如肌酐清除率低于(含)60ml/min,则应调节本品用量,弥补这些病人减慢的肾清除速率。这些病人使用头孢吡肟的初始剂量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相同,维持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如下:与正常给药方案比较,肾功能不全成人患者的推荐维持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ml/min)推荐维持给药方案>60,正常给药方案每次0.5g,每12小时一次每次1g,每12小时一次每次2g,每12小时一次每次2g,每8小时一次30~60每次0.5g,每24小时一次每次1g,每24小时一次每次2g,每24小时一次每次2g,每12小时一次11~29每次0.5g,每24小时一次每次0.5g,每24小时一次每次1g,每24小时一次每次2g,每24小时一次
本品禁用于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有即刻过敏反应的病人。
通常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短暂,终止治疗少见。常见的与本品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皮疹和注射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和炎症。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敏、瘙痒、发热、感觉异常和头痛。肾功能不全患者而未相应调整头孢吡肟剂量时,可引起脑病,肌痉挛,癫痫。如发生与治疗有关的癫痫,应停止用药,必要时,应进行抗惊厥治疗。本品治疗儿童脑膜炎患者,偶有惊厥、嗜睡、神经紧张和头痛,主要是脑膜炎引起,与本品无明显关系。偶有肠炎(包括伪膜性肠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报告。与本品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恢复,包括血清磷升高或减少,转氨酶(ALT和/或AS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肌酐、血钾、总胆红素升高,血钙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与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似,也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还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行性红斑,毒性表皮坏死,肾功能紊乱,毒性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肝功能紊乱(胆汁淤积)和血细胞减少。
使用本品前,应该确定患者是否有头孢吡肟、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过敏史。对于任何有过敏,特别是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谨慎。广谱抗菌药可诱发伪膜性肠炎。在用本品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腹泻时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发生的可能性。对轻度肠炎病例,仅停用药物即可;中、重度病例需进行特殊治疗。有胃肠道疾患,尤其是肠炎患者应谨慎处方头孢吡肟。与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似,头孢吡肟可能会引起凝血酶原活性下降。对于存在引起凝血酶原活性下降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以及延长抗菌治疗的患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必要时给予外源性维生素K。本品所含精氨酸在所用剂量为最大推荐剂量的33倍时会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和一过性血钾升高。较低剂量时精氨酸的影响尚不明确。对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60mi/min)的患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本品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本品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或强效利尿剂型合用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并监测肾功能,避免引发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肾毒性或耳毒性作用。
和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一样,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头孢吡肟溶液不可加至甲硝唑,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或硫酸奈替米星,氨茶碱溶液中。头孢吡肟浓度超过40mg/ml时,不可加至氨苄青霉素溶液中,如有与头孢吡肟合用的指征,这些抗菌素应与头孢吡肟分开使用。头孢吡肟可引起尿糖试验假阳性反应。建议使用本品治疗期间,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检测方法。
虽然动物生殖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表明头孢吡肟无致畸和胚胎毒性,但尚无本品用于孕妇和分娩时妇女的足够和有良好对照的临床资料。因此,本品用于孕妇应谨慎。头孢吡肟在人乳汁中有极少量排出(浓度约0.5μg/ml)。头孢吡肟用于哺乳期妇女应谨慎。
见用法用量一节。
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使用一般推荐剂量,其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成年患者相似;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应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计划。
请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药师
语音答疑
更多科普文章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结肠癌先化疗还是先手术
至于说先化疗还是先手术,主要是指进展期的结肠癌,或者是晚期结肠癌,首先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指南或者文献,他没有先化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对一些进展期的结肠癌还是选择先手术然后再化疗要评估一些全身的情况,另外要根据结肠癌是否引起明显的梗阻,明显的出血,和一些穿孔这些症状,如果病人他术前,没有梗阻出血和穿孔的话,也可以选择晚期的结肠癌病人去做修复术治疗,或转化治疗。
膀胱癌先手术还是先化疗
非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一般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膀胱癌到底是先化疗,还是先手术,这个问题要根据病人具体的病情和肿瘤的情况,包括病人身体伴随的疾病情况(决定)。对于已经出现转移及肿瘤侵犯的情况下,可以先采取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为主,待患者病灶缩小后,可以再次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什么是小儿先心病
先心病的全称叫先天性心脏病,它是因为我们在胚胎发育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以后导致的心脏或者血管的一些结构发生畸形,那我们就称之为先天性心脏病,我们胚胎的时候心脏发育,最主要时期是在胚胎(发育的)第二周到第八周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从原始的一个心管最后变成了一个心脏和心脏相连的血管。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等。都可能导致心脏和血管的发育畸形,最后导致孩子生出来以后出现结构性的心脏问题,这个就叫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