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如下:
1、应该定期地检测外周的血象,适当地选择应用雄激素,如保护司坦唑醇,包括11酸睾酮,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AT剂、环孢菌素a等,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通常需要维持治疗两年左右。我们以最常用的药物环孢素为例子,如果是用环孢菌素a,我们一般是用3-5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分成两次口服,要监测环孢菌素的药物浓度,以骨浓度为例,血药浓度的骨浓度多数在100-200微升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2、对于老人和儿童来讲,还应该进一步地再调整细化,治疗疗程一般以大于两年为宜,根据血象的情况,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应逐渐地减量。
3、如果有感染时,白细胞比较少,那可以同时联用上升白针,也就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对于经常输血的病人,要注意到底有没有铁过载,如果铁蛋白大于1000时,可以考虑应用去铁治疗。
5、中医治疗再障通常还是以补肾为主。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如何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如下: 1、首先要做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的计数、网织红细胞的绝对值。 2、做血涂片,主要是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且需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看淋巴细胞是不否增多,并且没有异常。骨髓穿刺以及涂片尽量选做两个以上的不同部位,比如骼骨和胸骨的穿刺。 3、同时也该做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检查、流氏细胞学检测。 4、对于叶酸B12肝肾功能,还有其他的溶血检测等,这也是我们诊断再障必须要做的,尤其要注意检测上CD55、CD59、淋巴细胞亚群,以进一步的除外是不是合并了阵发性的、睡眠性的血红蛋白尿。 5、还有一些免疫学和病毒学的检查,比如肝炎病毒、EV病毒、巨细胞病毒等。6、对于比较年轻的患者,应该进行遗传性疾病的筛查。 7、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做同位素的骨髓显象、腰椎核磁的压脂象扫描,以明确全身骨髓的造血功能状态。
如何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
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我们要避免感染,比如说尤其是感冒,我们临床上现在也把病毒感染认为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先一条要预防感染;第二条就是避免这些电离辐射,避免长期接受一些X射线,γ射线这些照射,那么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要长期处在这些射线照射环境下的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并且要定期根据规定,要定期休息,在用药上要科学,应用一些比如说精神类的药物,这些可能对骨髓造血,有影响的药物,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应用,并且要定期对血象进行检查,如果一旦出现外周血,这些血细胞的降低,我们一定要及时减量或者停药。
为什么会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发病机制所导致的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的减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贫血、出血、感染。再障的发生有很多的假说,比如有人将多能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比喻为种子、土壤、虫子之间的关系,但是这几种原因当中,任何一种缺陷或障碍都会导致再障的发生。我们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了骨髓的损伤跟衰竭,在再障发病机制当中占有主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