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症状是出生后4-6h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呻吟等明显的呼吸方面问题,以及凉血和发绀等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肺的有效呼吸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新生儿生后不久就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常见于早产儿和母孕期糖尿病的妈妈生的孩子。对于这两部分孩子,如果产前妈妈没有及时做促胎肺成熟方面的处理,早产儿或妈妈是糖尿病的孩子的发生率就会显著增高。当然早产的孩子越早产,发生呼吸窘迫症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越足月的孩子发生的概率也就逐渐的减少。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危害,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以采用正压通气的方法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是进行非机械通气的药物治疗,如果新生儿可以通过鼻腔通气,是需要避免使用机械通气的,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的补充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治疗。但是需要在治疗的同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补充营养,避免出现其他身体内酸碱失衡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的情况。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可以预防的,可以达到在产前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预防可也可以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如果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积极对症治疗。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缺氧严重的情况,如果缺氧严重会因为呼吸衰竭的情况而死亡。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当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应该立即进行给氧治疗,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过于缺乏造成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宝宝的防护措施,防止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加重病情继而危及生命安全。如果新生儿鼻腔还可以自主通气的话,是避免使用机械通气的,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给氧以及抗氧化剂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临床上氧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目前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大部分接受治疗以后预后情况较好,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是治愈以后有可能复发,需要在治疗期间定期到就诊医院进行复查。临床上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同时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因为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的情况而死亡。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因为病理所见肺泡壁有透明膜,所以又称为肺透明膜病,它主要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发病率为5%,32-34周的发病率为15%-30%,小于28周的发病率为60%-80%。另外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婴儿也容易发生本病,这个病的表现出生的时候多正常,一般在生后2-6小时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严重的可以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干、鼻塞、三凹征、明显的呼气式呻吟,并伴有呼吸窘迫,进行性的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四肢松弛,呼气呻吟是本病的保护性反应。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听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湿性罗音,一般的恢复期可以在2-3天,72小时明显好转,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的时候病程比较长,如果出生12小时以后出现的呼吸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
科普文章
更多什么是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袭击后出现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肺泡毛细血管损
新生儿窘迫成活率多少
新生儿窘迫的成活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水平、以及新生儿自身的健康状况等,通常在90%以上。 新生儿窘迫是指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出现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困难,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治。新生儿窘迫的成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新生儿窘迫的成活率至关重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新生儿尽快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提高生存率。 其次,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的水平也会影响新生儿窘迫的成活率。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保障政策的改善已经显著提
新生儿呼吸50到60次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呼吸50到60次属于正常现象,继续观察即可,不需要特殊干预。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由于胎儿呼吸系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会出现短暂呼吸频率较高的现象,约为每分钟60到80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呼吸频率会逐渐降低,稳定在每分钟40到60次左右。此后,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呼吸频率会逐渐降低,通常在1个月左右趋于稳定,保持在每分钟30次左右。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新生儿的体温、情绪、饮食、睡眠状态、呼吸系统状况等。例如,新生儿感到寒冷、饥饿、害怕或疼痛时,会出现呼吸频率增快的情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