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睡眠暂停需要做睡眠呼吸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就是常说的鼾症,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仅次于失眠,确诊需要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在监测室中由技术员或者护士整夜守着患者,检测整个睡眠期,一般是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进行监测,这是诊断睡眠疾病的金标准。通过检测不仅可以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的类型、程度,还可以确定打呼噜与体位、睡眠时效的关系,如果是行动不便或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以用带脑电图的监测,如: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等,到床旁进行检查。
一般采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紊乱的指数(AHI)和夜间最低的血氧饱和度水平,这两个标准来划分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正常人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是<5次/小时,而最低的血氧饱和度>90%,才足以满足所有脏器的功能需要。
当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在5~15次每小时的时候为轻度,15~30次之间为中度,而30次以上就是重度。有的人是呼吸完全停止了,有的人还有一点通气,属于低通气,所以即使次数是一样的,也可能指脉氧饱和度的降低不一样,所以还要结合最低指脉氧的饱和度来评价。当指脉氧饱和度在85~89%之间,就说明是夜间轻度的低氧,而在80~84%之间,属于中度缺氧,而小于80%的指脉氧,是严重的缺氧。在睡眠监测室中甚至有氧饱和度低到20%,属于非常严重的缺氧,但病人自身却没有明显的感受。
如果没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也可以在家里进行监测,但是这种方式在诊断的时候,睡眠呼吸紊乱的指数就必须要超过15次每小时才能确诊。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睡眠瘫痪
睡眠瘫痪症建议要快速的转动眼球,让眼球上下左右的运动,之后尝试移动舌头和下颚,再尝试活动嘴唇周围的肌肉,当肌肉张力出现的时候,逐渐移动和活动全身的肌肉。此外平时可以吃牛奶、核桃和莲子等食物。出现这种情况是应该按摩患者周身,千万不要随意搬动,把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以免引起窒息。睡眠瘫痪应该考虑是由精神神经因素,缺钾,脑供血不足或其他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导致瘫痪不能起身这种情况的发生。睡眠麻痹与压力、外部环境、患者的心理因素和潜在疾病有关,因此它是多因素效应的结果。例如,病人的压力比较高,遇到了病人,工作压力很高,晚上睡觉时,身体看起来就像压迫性的东西,怎么举不起来,感觉闷死了。
如何区别睡眠癫痫与睡眠障碍
睡眠癫痫和发作性睡病、夜惊、梦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睡眠障碍具有诸多共同点。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和梦游等,由于有些症状与小儿癫痫相似,因此而容易混淆。小儿夜惊症是指突然之间的从沉睡中发生的一种觉醒,并伴有强烈的恐惧产生的尖叫、异常的行为以及交感神经性的一些亢奋的症状。
儿童睡眠时间表
小孩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小孩在八到12岁左右,他的睡眠时间一定不能少于十个小时,所以在八岁左右的小孩,尽量在八点前或者八点左右就开始进入睡眠。睡眠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十一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安排睡眠时间,并且能够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入睡,一般11岁的孩子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应该在中午午休半小时至一小时,晚上9:00后起床,早上6:00左右,这样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休息时间,帮助孩子恢复体力和智力,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孩子的记忆力就会下降,如果孩子记忆力不好,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吃一些鱼油,来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小儿的失眠时间比较长,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一般一天的睡眠时间在14个小时以上,包括白天的睡眠,一般在早上7点起床到中午大概12点左右的时间是吃饭和玩耍的时间,中午12点半以后进入午休时间到2点半左右起床,然后晚上8点之前上床睡觉,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作息,只要宝宝通过休息精神比较好,就属于正常现象。
科普文章
更多晚上睡眠差,当心睡眠障碍
患者73岁,半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昏,伴夜间睡眠差,多梦,易醒,醒后入睡困难。入院行脑部MR、脊椎MR、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后,诊断为“1.腔隙性脑梗死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睡眠障碍4.颈椎间盘突出”,予以药物止痛、抗失眠、降脂、控制血压等治疗后,患者头昏较前好转,睡眠尚可。
睡不着、睡眠时间短……原来是睡眠障碍
62岁男性患者近一周以来睡眠质量差,每天晚上只能睡到4-5小时,白天会出现头部闷胀不适,且时有头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为睡眠障碍;腔隙性脑梗塞;高脂血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养心安神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总体情况好转,出院时可轻松进入睡眠,头部闷胀不适症状消除。
小儿睡眠癫痫
表现为一侧口角抽动,咽部感觉异常,唾液不能吞咽而外流,患者的意识清楚但不能言语,同侧面部的抽动,年幼的患儿容易泛化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