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虚腹泻的中药,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术,它可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具有双向调节肠道蠕动的作用。对于脾虚引起来的泄泻一般用炒白术,而一些脾虚引起的气虚的便秘,一般用的是生白术。
2、党参,常用于补脾益肺,它对于脾虚引起来的泄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黄芪,它可以补脾益肺,且具有升举阳气的作用,能够改善肠道的蠕动,对于脾虚的泄泻具有较好的帮助。
因此一般治疗脾虚泄泻的患者,常用这些具有补气、健脾作用的中药。补脾益肠丸除了有黄芪、党参、白术外,还有一些化湿和胃的药,比如砂仁、肉桂、补骨脂等具有补肾温阳作用的药物,这些药合理配伍,可以达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痛等作用。且它为双层制剂,可以按照治疗需求释放药物,内层的药物在小肠中崩解,能够提高在结肠等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加速炎症和溃疡组织的修复愈合,能够更快地消除腹泻、腹胀等症状。而外层在胃中崩解,小肠吸收,能达到补中益气、健脾胃的作用,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但脾虚的患者不论使用哪种药物治疗,均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
医患问答
更多脾虚腹泻和肠炎腹泻区别
脾虚腹泻是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辩证,患者因为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会导致出现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脾虚拉肚子,主要是因为脾不运化,脾的功能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会出现大便溏泄,尤其可能出现在晨起、腹泻,一般不伴有腹部疼痛,也没有大便急于解出的症状,会伴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有可能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脾虚腹泻和肠胃腹泻两者也是有一定的区别,首先脾虚会导致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会造成嗓子不舒服、经常性的发脾气、心烦意乱,而肠炎腹泻会导致胃胀、胃痛、胃不舒服,所以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调理,不管是脾虚腹泻还是肠炎腹泻,首先一定要进行止泻,以免腹泻过多有可能会导致虚脱的症状发生,所以要多加注意。
脾虚怎么调理
脾虚的调理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调理和药物调理。 所谓的一般调理也就是指生活调理,主要是改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习惯、加强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等。 比如说,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熬夜,饮咖啡、浓茶等,这些习惯不仅容易造成脾虚,还容易引起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同时,还需要戒除咖啡、浓茶这类饮料,远离脾虚的伤害。 其次,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比如瑜伽、健身操、跳绳等,都是比较适合居家完成的。最后还可以在食物上进行调理脾虚,比如鲫鱼、牛肉、小米、胡萝卜、山药等。 除了一般调理以外,还可以通过药物调理脾虚,具体选择需根据脾虚引起的症状。比如一些脾虚人群经常出现四肢乏力、不思饮食、脸色萎黄、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以选择参苓白术颗粒进行调理。如果有合并脾虚以外的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9月到第2年的3月,以10月到12月为流行高峰,所以称之为秋季腹泻,好发于6个月到24个月的婴儿。秋季腹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水样便,大便次数、量、水份均明显增加,甚至每天达到十次以上,部分患儿可有精神不振,有的还伴有高热。严重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更严重者的患者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