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的适应症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的适应症如下:
一、出生后6个月,
二、体重大于4公斤,
三、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控制大于三个月以上。
合并肺动脉高压一经诊断必须治疗,且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大部分都可以成功。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的禁忌症包括:1.合并感染性心脏病或其它感染性疾病,2.重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大于14),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的血管畸形。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当孕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宫内感染,也是会有非常大的几率导致动脉导管肌发育不良,从而影响到宝宝的动脉管不能正常闭合。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如果患儿在出生两个月之后动脉导管还没有完全闭合,就属于病理性状态,可以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属于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但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生理性的状态。如果动脉导管较粗大或者一周岁以上还没有进行闭合,患儿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直径小的动脉导管未闭建议先进行观察,部分患儿可以自己闭合。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在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中,未闭的动脉导管可作为患儿生存的必须血流通道,自然关闭和手术堵闭可致死亡。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但在有些病例中,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中,动脉导管为依赖性者,对维持患儿生命至关重要,此时应该应用前列腺素E2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肠梗阻导管是什么

肠梗阻导管是一种硅胶材质的导管,全长3米,因具有极好的亲水性、顺应性和组织相容性,前导子又顺利通过幽门引导,导管前行进入梗阻部位,它能够快速有效的解除梗阻,动态造影诊断和判断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减轻肠壁水肿,恢复肠道功能,为肠梗阻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肠切除Ⅰ期吻合术的成功率,并可作为小肠排列,内支架导管降低并发症发生,以及提供一个长期的肠道营养治疗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现在急性肠梗阻治疗的理想治疗方法,它治疗肠梗阻的优势在于:1、直接在肠梗阻的上方进行减压,有利于吸引潴留的食物和气体,从而有助于解决梗阻;2、通过肠梗阻导管,可以往里面注入中药或者生植物油之类的,直接作用于梗阻的上部,有利于解决梗阻;3、与传统疗法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创伤小等特点;4、即使是完全性梗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后也可以减轻梗阻以上的小肠的扩张和水肿,减少术中的污染,并利于行粘连松解和手术吻合,也利于行腹腔镜等手术;5、对于粘连严重和反复粘连的肠梗阻,不仅可利用肠梗阻导管在术前进行减压,还可以在术中进行肠排列,避免术后梗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