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严重吗?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耳部感染,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管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例如:
1、听力下降:反复发作的感染和炎症可能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而且随年龄增长会导致快速的下降。
2、耳膜穿孔:长期的感染可能会导致耳膜穿孔,影响听力并增加反复感染的风险。
3、耳部骨质侵蚀:部分炎症可能扩展到耳部周围的骨质,造成骨质侵蚀或破坏。
4、胆脂瘤:这是一种非癌性但有侵蚀性的良性肿瘤,会破坏耳部结构甚至导致颅内侵犯。
5、颅内感染:感染可能扩展到颅内,引起脑膜炎或脑脓肿等严重的颅内感染。
6、面瘫:感染或胆脂瘤侵犯到面神经可能导致面瘫,影响面部表情和功能。
虽然慢性中耳炎可能带来这些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管理。定期随访和监测是关键,以确保病情在控制范围内,并避免潜在的并发症。如果出现任何新的症状或现有症状加重,建议立即就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区别

想要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种疾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1.疾病的缓急以及病程时长不同:急性中耳炎往往起病较急,病程多在1~2周左右;而慢性中耳炎疾病较缓,病程多数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左右。2.发病的原因不同:急性中耳炎多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急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引发的;但慢性中耳炎往往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者是自身身体抵抗力比较差造成的。3.症状不同: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多局限在耳部;而急性中耳炎往往还伴随有身体高热等全身症状。

慢性浆液性中耳炎

浆液性中耳炎,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来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导致鼓室负压,中耳腔黏膜下的血管渗出、漏出逐渐形成的。渗出积液可以是浆液性的,也可能是黏液性的,但是,临床治疗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常用的如头孢呋辛酯、强的松片等。二、黏液稀释促排剂,如桉柠蒎、标准桃金娘油胶囊、盐酸氨溴索等。三、咽鼓管吹张。四、鼓膜穿刺或者鼓膜置管。五、对于反复顽固的慢性浆液性中耳炎,可以考虑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耳溢液,耳内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可伴耳痛。二、听力下降,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的程度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是否受损以及迷路正常与否等有关。三、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四、耳内镜检查发现鼓膜有穿孔,分为中央型和边缘性两种,穿孔可大可小,鼓室内或穿孔附近可有息肉或肉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