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有什么症状表现

心力衰竭常常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吸困难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静息状态也会感到呼吸困难。
2. 乏力、耐力下降
由于心输出量不足,肌肉和组织供氧减少,患者常感体力下降、四肢乏力。
3. 下肢水肿
尤其是踝部、腿部浮肿,早期常在下午或站立后加重。
4. 夜间尿多
夜间回心血量增加,刺激肾脏排尿,常出现夜尿增多。
5. 胃肠功能紊乱
心衰影响消化系统的血流供应,可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不适。
6. 心悸、胸闷、心率异常
部分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跳动不规则,有时伴胸部压迫感或窒息感。
通过以上信息不难看出,心力衰竭患者除了对症控制水肿、气短等表现外,更应长期使用改善心肌结构与功能的基础药物,常用的有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以ACEI类经典药物雷米普利片为例,该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生成、扩张血管,并且药效时间长,每日仅需一次给药即可实现24小时平稳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射血分数,延缓心衰进展,对既往有高血压、心梗、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人群效果更明显,是高血压、心衰及慢性肾病患者实现长期血压管理的优选药物。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衰的分级标准有四级,一级患者虽然有心脏功能改变,但是没有临床表现,活动也不受限制,二级在患者有心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休息时没有症状,但是在体力活动时可能轻微活动症状,如胸闷,气喘,感觉胸闷,心功能三级,在轻微活动后即可出现胸闷气喘甚至心绞痛气短或呼吸困难等,4级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感觉到气场甚至呼吸困难,还伴有其他心衰的表现,如水肿。既然患者确诊是心力衰竭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了,一般是采用利尿剂配合些扩血管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了。心衰的分级一般按照症状表现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的,一共分四级,还有一种是科力普分级,是按照肺部的听诊范围进行分级的。心力衰竭分类多种多样:1、按发病紧急情况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两种;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病的紧急来分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高血压病、冠心病增加后,发展到后期可以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分级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的步行距离,六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为重度心衰,150到450米为中度心衰,大于450米为轻度心衰,可作为参考。二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

慢性心力衰竭分级

二级,心脏病的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没有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以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对于心功能的分级,把它分为四级:一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的活动不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