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是我们临床上比较危险的一个面瘫。理论上讲它不应该被称为面瘫,中枢性的面瘫,是脑血管意外出现的。常常是因为脑出血,或者是脑梗塞,它影响到了我们大脑皮层的,面部的运动中枢,这时候面部的运动,就会出现不自然的情况。在临床表现上也是嘴歪眼斜,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和周围性面瘫鉴别出来的,我们让病人去做哭和笑的表情,他是有一定的表情的。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主要鉴别法,主要要看额头能不能动,可以让患者去抬额头,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额头能抬,大家记住了这不是好事,这个是中风。如果额头不会动,这反而是好事,它代表了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专家科普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鉴别:1、损伤部位,周围性面瘫损伤的部位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的周围神经,也就是病变在脑干或面神经;中枢性面瘫损伤的部位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病变在一侧大脑半球;2、面瘫程度,周围性面瘫病变程度比较重,中枢性面瘫病变程度比较轻;3、症状表现,也就是通过肉眼比较能区分的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的一个鉴别点,是看双侧额纹是否对称,一侧额纹变浅考虑周围性面瘫,双侧额纹对称只是眼裂以下面部表情肌瘫痪考虑中枢性面瘫;4、恢复速度,周围性面瘫恢复速度比较慢,中枢性的面瘫恢复相对比较快。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周围性面瘫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及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常见于脑血管病。
中枢性眼球震颤
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中枢性眼球震颤疾病时,首先要要保持患者血压,血糖,血液粘稠度的稳定,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眼睛的休息,避免出现疲劳,用眼和熬夜现象。还可以服用一些神经镇定类药物。眼球震颤的病症是与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有关的病症,这样的病症分垂直、水平或是旋转震颤的不同,有这样的病症得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看是属于中枢性的,还是属于耳源性的,两者的治疗办法是不一样的,需要通过检查确诊后再做治疗,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通常以快相方向表示眼球震颤方向,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简称眼震。
科普文章
更多右侧中枢性面瘫表现
右侧中枢性面瘫表现主要是右侧的鼻唇沟变浅、口眼歪斜、右侧面部僵硬、伸舌头偏向右侧等。 右侧中枢性面瘫主要是脑血管病引起的,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这类患者的大脑皮层、皮质脑干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颜面下半
中枢性损害是什么意思
中枢性损害全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指脑中枢、脊髓中枢的神经受到了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主体,能接收身体各个部位传入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加工、传出,也可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周围性面瘫怎么治疗
周围性面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概率,也能有效控制神经病变,常用药物为阿昔洛韦片、利巴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