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的一项危急重症,所以不管哪一个医院,遇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都是开绿色通道,马上做急救处理。急救处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注意情绪和休息:注意让病人处于一个安静、保暖、轻松的环境,一定要避免焦虑、紧张。如果病人痛得厉害,可以适当给予止痛和镇静药物,让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卧床休息,不能下床走路、活动;2、急救用药:急性心梗病人在入院之后,要给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像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一类急救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要给他汀类稳定斑块的药物。同时可以使用溶栓的特殊药物。溶栓治疗来讲,一般要求在急性心梗发病12小时以内,当然越早越好。对于一些基础医院,没有办法做外科介入手术的病人,建议尽早去做溶栓处理;3、介入手术:比较多见的是放支架,介入手术目前是急性心梗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其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使缺血的心肌得到血液供应,使病人的预后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因为一些基础偏远地区,没有办法开展这个手术,只能做溶栓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它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的疼痛,胸骨后疼痛比较多见,心前区疼痛相对较少。心电图可以发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上速或者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这些症状。部分人可以出现一些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心慌、心悸、气短的一些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比较痛,症状要重,预后较差,病死率比较高。
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者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心肌严重的、持久的缺血达到20~30分钟以上,就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梗死,多半是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现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偶尔也可以因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