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护理,要嘱患者去枕平卧,像手术区域一侧卧位,嘱患者多饮水,加大补液、鼓气、憋气、吹气球等动作,以增加脑组织复位的速度,消除硬膜下腔隙,使硬膜下积液尽快消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脑萎缩以及血肿长时间的压迫,使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硬膜下的间隙较大,脑组织常常难以复位,使硬膜下积液长期的存在,血肿容易复发。需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

有研究发现,一半的硬膜下血肿患者,需要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钻孔引流,对于血肿量大、中线偏移明显,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钻孔引流术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术式,它操作简单,创伤小,甚至可在局麻下进行,但手术无法全程在直视下进行,置入硅胶管的过程是盲目的,在骨孔以外的区域里完全凭手术者的手感,并且在分隔存在的情况下可能阻挡软性硅胶管对分隔后方血肿的清除和引流,可能导致硅胶管行走方向,残留较大血肿,导致手术后血肿复发率较高。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传统治疗为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术和开颅手术,尽管手术可较快缓解患者症状,但仍有5%-30%的复发率,且存在血肿清除不彻底,术后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

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呕吐,运动障碍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一般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发生。所以患者如果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发生,就应该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但是如果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多,同时症状比较严重,保守治疗的效果会比较差一些,所以建议要尽快采取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否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是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而定的。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护理,要嘱患者去枕平卧,像手术区域一侧卧位,嘱患者多饮水,加大补液、鼓气、憋气、吹气球等动作,以增加脑组织复位的速度,消除硬膜下腔隙,使硬膜下积液尽快消除。需要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指征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指征,就是有症状的硬膜下血肿,血容量较大,脑组织移位很明显,病人出现临床上的相应症状,主要如下: 1、颅压高的症状,比如头疼、恶心、呕吐等; 2、智力、认知上的改变,比如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稳等; 3、功能障碍,比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区别

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部位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点在着力点或对冲部位,表现为脑挫裂伤和颅内压增高以及脑疝的症状,受伤后意识障碍会呈进行性的昏迷加深,没有典型的硬膜外血肿的中间清醒期。硬膜外血肿,大多数由于颅骨骨折线横跨脑膜中动脉沟,伤及到动脉,使得血液进入并聚集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外层之间形成血肿。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受伤后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中间意识好转,并且出现进行性加剧的头痛、头晕,然后再一次陷入到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