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介入手术的利弊

它是指经颈静脉入路将穿刺系统送至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一级分支,再将血管支架植入,建立肝内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分流道,以使整个肝外门静脉系区域的压力显著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腹水等门脉高压并发症的目的。一般是,肝硬化到了失代偿期的时候,临床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一个介入的治疗,比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的静脉曲张以后会有引起出血的高风险,在这类情况可以选择胃左静脉和胃冠状静脉的介入栓塞治疗,可以硬化血管,防止出血的发生。对于一般的肝硬化,是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说发生一些恶性病变,是需要进行及时的选择手术,或者是介入治疗,饮食上多吃一些蔬菜水果,每天适当的多锻炼身体,有利于增强体质,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疲劳、瘙痒,黄疸、肝脾肿大、黄色疣、右上腹痛、静脉曲张、骨质疏松、脂肪泻等,且常伴有硬皮病、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肾小管酸中毒和胆石症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主要就是依据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来诊断,在临床表现上,该病与其他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往往并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可参考:有胆汁淤积的症状,如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瘙痒。

肝硬化诊断金标准

早期肝硬化一般只是表现为轻度的肝脏缩小,偶尔会出现轻度的脾脏肿大,此时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门静脉压力升高以及腹水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控制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肝硬化就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表现出腹水,门静脉压力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等。肝硬化的诊断指标主要以病理诊断为主,如果肝脏病理提示有假小叶形成就诊断为肝硬化,当然对于一些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大多是根据肝功能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明确。上述检查多可临床诊断患者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能性,对于肝硬化的确诊,也就是肝硬化的诊断金标准,需要经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

肝硬化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硬化胸腔积液

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见的还是出现腹腔积液,也就是说出现腹水。部分病例也可以出现胸水,也叫胸腔积液。它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会造成腹腔血管的压力增加,然后过多的水分就有可能通过细管壁渗透到腹腔,大量的腹水会经过膈肌的孔洞流入到胸腔,产生胸水。第二,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的病人身体合成功能下降,同时营养状况不良,会造成低白蛋白血症。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血液里面的水分渗透到胸腔,产生胸水。第三,炎症。肝硬化的病人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出现肺部的炎症,这种情况会增加腹膜和胸膜的通透性,就更加容易出现胸水和腹水。另外三个少见的原因,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肝脏对血管里面的激素水平的灭活,减弱,还包括淋巴回流受阻。

肝硬化体征表现

查体可以观察肝病面容,可以出现皮肤的黄染,一般可以发现有肝掌和蜘蛛痣,有腹水时,可以发现腹部隆起移动性浊音呈阳性,可出现下肢水肿。肝硬化患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乏力,腹胀,腹痛,黄疸,严重的导致下肢浮肿,腹水,肝掌、蜘蛛痣。在影像学可以发现肝脏ct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脏的薄膜不完整或者成波浪状,肛裂增宽,胆囊外置,往往伴有脾大。

肝硬化后期表现

肝硬化中晚期症状,体征化验皆有较显著的表现,如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有脾功能亢进及各种肝功能检查异常等。一、全身症状,乏力为早期症状,程度可自轻度疲倦至严重乏力,体重下降往往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明显,少数出现不规则低热,与肝细胞坏死有关。二、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胀,与胃肠积气、腹水、肝脾肿大等有关。三、出血倾向,可有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主要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及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有关。四、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乳腺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增加。五、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自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及黑便,脾功能亢进可出现血细胞三系减少,因贫血而出现皮肤粘膜苍白,发生腹水时腹胀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