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小便颜色特别黄是怎么回事

小便出现黄,可能是出现黄疸了,黄疸就是因为胆红素升高引起的,也许还会出现眼睛黄,皮肤黄,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确定发病的原因,再对症治疗,建议多喝水。有的人有可能会发现小便很黄,如果是晨尿发黄,这种情况往往是正常的,身体经过一晚上休息之后,尿液会慢慢的浓缩,增加废弃物的浓度,颜色就会变黄。如果想要判断是胃癌的早期还是晚期,需要去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这样才能够判断是属于哪一时期的胃癌,然后再来对症调理治疗,一般早期的胃癌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胃癌病人会传染吗

胃癌是不会传染的,因为肿瘤细胞是人体当中的正常细胞突变产生的,这种因素是多因素的致病因素,因为包括,体内的内环境、生活环境、体力状态、以及免疫情况,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突变,这种突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值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概率,而这个幽默螺旋杆菌是可以传染的,所以如果胃癌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起吃饭就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别人,而幽门螺旋杆菌会增加患胃溃疡以及胃癌的概率。胃癌不是一个传染性的疾病,所以说胃癌是不会传染的。

胃癌术后护理要点是什么

胃癌手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尽量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而且食物要富含营养,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不吃腌制辛辣的食物,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热的食物,饮食要有规律,术后如果存在高危因素,要及时进行治疗。胃癌术后一般是将大部分的胃或者全部的胃手术已经切掉了,并且,因为胃癌自身消耗比较大,建议患者平时多吃点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像牛奶,鸡蛋,鱼肉,鱼汤,瘦肉类的,要少吃多餐,也不能饮酒了。对于胃癌手术后的患者首先要严格的监测生命体征,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胃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胃癌如何分期.

胃癌的分期帮助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准确的分期是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判断、和疗效评估的依据。胃癌的分期一般是通过TNM分期法进行分期,包括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如早期胃癌的内镜超声检查、增强CT、核磁和PET-CT以及术后的病理学的分估,T代表肿瘤的浸润深度,N代表淋巴结的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进一步的分层T分为T1、T2、T3T4,T1是指肿瘤侵犯固有层粘膜肌层和黏膜下层,T2指肿瘤浸润到固有肌层,T3是肿瘤穿透了浆膜下结缔组织,而T4是肿瘤侵犯了浆膜和邻近的组织。N就是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N0是无淋巴结转移,N1是1个到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是3个到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M分为M0和M1,M0无远处转移,M1是有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最后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

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的话主要是以腺癌为主,因中国这种体检意识相对比较差,所以这个早期胃癌率相对比较少,大概只有一个百分之十几到二十以内,所以大部分病人的话,发现的时候就是这种比较晚了,叫进展期胃癌,所以的话整体治疗效果不是太好,但是胃癌的话相对其它肿瘤,比如说胰腺呀,肝呀这些胆囊癌来说,它的恶性度还不算太高,它的这种五年生存率的话,根据我们国家癌症,中心统计的资料表明,它大概能达到35.9%左右。

什么是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

胃癌按疾病的分期分为早期和进展期,正常胃壁从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包括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层或者是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的转移通常以早期胃癌的最大直径的大小,将早期胃癌分出两种特殊的类型,一种是微小胃癌,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5毫米。另一个是小胃癌,病灶的最大直径在6毫米到10毫米。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超过粘膜下层,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转移,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概念直接关系到胃癌的预后,胃癌的预后与诊疗时机是密切关系的,进展期胃癌即使做了手术,接受了术后的系统放化疗,5年生存率仍然是低于30%的,并且生活质量低,而大部分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就可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就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