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术后的癌症发病率

对于患有末期或者心脏病的患者来说,生命当中仅存的光阴似乎只有半年之久了,这是采用心脏移植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如心脏手术后可能致癌,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下。

2005年,美国健在的接受了心脏移植人数已达到18018,心脏移植成为第三大器官移植手术。截止2007年,美国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男性87.4%和女性85.5%,5年生存率为男性78.7%和女性75.9%。影响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原因是癌症的高发病率,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被公认为是导致患者移植术后癌症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加拿大慢性病疾控中心的Y.Jiang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了解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癌症发病风险。研究者从加拿大器官移植登记中心筛选1981年~1998年间1703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从加拿大癌症中心获取这些患者移植术后的癌症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移植术后癌症发病率较高:发生癌症人数分别为接受心脏移植组160人vs对照组58.9人(标准化发病比standardizedincidenceratio,SIR=2.7,95%CI,2.3~3.2)。心脏移植患者发病风险最高的癌症分别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IR=22.7,95%CI,17.3~29.3)、口腔癌(SIR=4.3,95%CI,2.1~8.0)和肺癌(SIR=2.0,95%CI,1.2~3.0)。接受心脏移植患者整体癌症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5年癌症累积发病率为17%。

该研究提示心脏移植患者术后的癌症发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口腔癌和肺癌,临床医生应加强患者移植术后的癌症风险监测。

风湿性心脏病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风湿性心脏病怎么治

风湿热的基本治疗措施如下:一、一般治疗注意保暖防潮,有心脏受累者应卧床休息,心脏症状明显改善后,继续卧床两到三周,然后逐步恢复活动,急性关节炎患者早期也应卧床,舞蹈病患者应安置在较安静的环境,避免受刺激。二、抗生素的应用,目的是消除咽部链球菌的感染,避免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主要药物是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头孢菌素类或者是红霉素族抗生素。三、抗风湿治疗,单纯关节受累的,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萘普生,吲哚美辛等,发生心脏炎的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有舞蹈病者首选丙戊酸,严重的可应用卡马西平。四、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吗

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的环境下,初发年龄一般都是五到十五岁,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心脏瓣膜受累,患者就可能会表现为症状,一般情况下,病程发展比较慢,患者一开始可能会有活动后的胸闷,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心衰加重,会有双下肢水肿,肝脏增大,胸水,腹水,出现心房颤动,严重的心衰,心房内血栓形成,引起脑卒中等,所以说风湿性心脏病,还是比较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属于是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者是多个瓣膜出现狭窄或者关闭不全,患者在初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治疗方面,药物方面主要就是控制心室率,抗凝,另外要积极地选择手术治疗,治疗心脏瓣膜病情况。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诊断

心理,因本病始发于青年以及儿童,病人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丧失以及年轻女性面临生育问题,因此应该开导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二,饮食,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并且容易发生感染,应该给予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三,活动,日常活动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心功能代偿期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不感到心悸、气急为度;心功能不全时,不宜参加体力活动和运动,应该卧床休息。四,保暖,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锻炼,增强疾病的抵抗力。五,观察病人情况,按照医嘱服用风湿药物,并且注意有无上腹部的呕吐、黑便等不良反应。六,健康教育,风湿性心脏病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居住环境中的潮湿、寒冷等不良条件,以免诱发风湿热,饮食应该吃一些清淡的维生素食物,不宜过饱,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