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76岁男性,劳作时突然感觉胸闷、心慌,伴有乏力感,休息后可缓解。一月前,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于我院完善动态心电图、NT-proBNP等见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冠心病,与家属沟通后,决定采取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术后患者胸闷、心慌的症状逐渐消失,未见复发,起搏器植入术伤口愈合良好。
【基本信息】男,76岁
【疾病类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冠心病
【就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2月
【治疗方案】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治疗周期】手术3小时,随访终身
【治疗效果】治愈,起搏器植入术后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男,刚满76岁一个月,是一位非常朴素的农民。两个月前,患者在农田里劳作时突然感觉胸闷、心慌,伴有乏力感,在田埂上稍作休息后症状稍缓解,不伴有其他症状。因为休息后可以缓解,所以患者并未太在意。
直到一月前,其自觉心慌、胸闷症状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甚至休息时亦可出现。明显感觉不对劲的患者立即来我科门诊就诊。门诊心电图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右束支阻滞,ST段改变。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后,发现患者为二度II 型房室传导阻滞,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门诊随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收入科,拟行进一步诊治。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除了给他完善入院常规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外,还完善了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NT-proBNP等检查。NT-proBNP升高至419pg/ml,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我更倾向于患者部分心肌缺血,这提示患者冠脉大概率有问题。
因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随时有心跳停搏的猝死风险,所以在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后,决定直接完善冠脉造影术明确问题,术中见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至此,患者起病经过变得清晰。患者平素喜食重油重盐食物,尤其是重体力劳作后,随着血脂代谢异常潜移默化的发生,冠状动脉血管壁开始受低密度脂蛋白侵袭,粥样斑块逐渐形成,心肌血供受影响,而受影响部位恰好在心脏电生理的传导路径上,由此导致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基于以上发现,患者可明确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冠心病,且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案:1、冠脉支架植入,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恢复至无症状;2、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我个人而言,考虑到患者76岁年龄,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不光可以大幅降低猝死风险,需要更换或调整起搏器的可能性也比较低,患者从中获益较大,而第一种方式能否恢复还存在不确定性,临床研究也提示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创伤同样不小。
经沟通,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遂局麻下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复查胸片提示起搏器在位,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感知良好,患者胸闷、心慌的症状逐渐消失。
三、治疗效果
术后复查胸片提示起搏器在位,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感知良好,患者胸闷、心慌的症状逐渐消失,未见复发,起搏器植入术伤口愈合良好,于是准予患者出院。
出院时查体:心率70次/分,血压106/64mmHg,双下肢无水肿,起搏器伤口敷料干燥,未见渗血及水肿。出院是告知患者及家属起搏器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其一月后回院复诊。
四、注意事项
1、术后一月内减少活动,活动以散步、慢走等动作幅度轻微的方式为主,避免导致电极脱落,同时,用于植入起搏器的肢体三月内不可负重。
2、注意休息,避免起搏器局部热疗、磁疗,禁做核磁共振检查,避开电厂、变电站等强电磁场区域,乘车时尽量不用植入起搏器一侧肢体抓杆,乘坐飞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卡。
3、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酒,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受凉感冒,出院后一年内至少3月复诊一次,随后可根据病情调整复诊间隔,但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4、外院就诊时,应当主动告知主管医生自己安装有起搏器。
五、个人感悟
房室传导阻滞简称房室阻滞,是指激动从心房传至心室的过程中因房室传导系统某一部位(有时是几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引起激动出现传导延缓、部分传导中断甚至全部传导中断的现象。
房室传导阻滞根据不同患者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分为三度,其中一度和二度I型基本无甚症状,如果有症状,通过纠正病因,也能使症状消失,但对于二度II型,甚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往往纠正病因已无法改善症状或改善不明显,大多需要植入起搏器。像本例这样的76岁高龄患者,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做起搏器植入。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需要综合患者的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