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婆婆以为只是小小的感冒,但居然诱发了心力衰竭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刘女士本身有肺纤维化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20多年,期间未规律服药、未定期复查。五天前因感冒突然出现胸闷、气促气短,喘咳症状,咳嗽时会咳出少量黄白色粘痰,夜间平卧时呼吸受限,偶尔会因为憋闷惊醒,自行购药服用后症状未见缓解。于我科完善系列辅助检查后诊断为心力衰竭,给予抗凝、扩张血管、抗感染利尿抗炎吸氧治疗后,患者尿量增多,血压明显控制,胸闷、气促气短、咳嗽症状均得到好转

【基本信息】女,65岁

【疾病类型】心力衰竭

就诊医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4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硝酸甘油+呋塞米利尿+甲泼尼龙抗炎+多索茶碱平喘+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

【治疗周期】8天

【治疗效果】尿量增多,血压明显控制,胸闷、气促气短、咳嗽症状均得到好转

一、初次面诊

初次见到刘女士时,她苍白的面色和无神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详细询问得知,患者曾在五天前因感冒突然出现胸闷、气促气短,喘咳症状,咳嗽时会咳出少量黄白色粘痰,夜间平卧时呼吸受限,偶尔会因为憋闷惊醒。曾在药店自行购买服用过999感冒灵治疗,症状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我院就诊。

据了解,刘女士有肺纤维化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20多年,在此期间接受过药物(坎地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茶碱缓释片)治疗,但服用药物不能坚持,经常自行断药,且未接受过血压监测和后续肺部复查。根据患者的症状考虑为心力衰竭,并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根据刘女士的症状(胸闷、气短、咳黄白色粘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对患者行体格检查后发现患者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心率56次/分,心音低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对患者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钠尿肽检查)后示窦性心动过缓,ST段压低约0.1mv,胸片显示患者主动脉硬化,两侧胸膜肥厚粘连伴广泛性钙化影。NT-proBNP 3753.2pg/ml正常值为0-100pg/ml(钠尿肽>100pg/ml,且夜间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气短、运动时喘息、无法躺下和全身出汗,则可认为左心衰竭)。 

综合患者自述和各项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心力衰竭。考虑患者到有肺部感染史,肺纤维化6年以及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时200/100mmHg,且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多,对其进行血管评估后显示患者血管情况较差,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情况。

治疗前对患者行血、尿、便常规、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脏彩超检测以完善病况了解,发现患者电解质代谢紊乱提示低钾血症(钾2.99mmol/L),患者尿量约1000ml(偏少),故针对性行抗凝、扩张血管、抗感染利尿抗炎吸氧治疗。治疗方案采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硝酸甘油扩血管+呋塞米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甲泼尼龙抗炎+多索茶碱平喘+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等药物对症治疗。

image.png 

三、治疗效果

经过系统性的药物治疗之后,患者胸闷、气促气短、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尿量逐渐增多,血压也出现了逐步下降,提示治疗有效。住院治疗第8天,患者自觉症状缓解,要求办理出院,查看患者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无明显不适症状,遂予以办理出院。嘱患者出院后1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肺CT,如果有胸闷、胸痛发作及时拨打120或速到我院胸痛中心就诊。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出院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限制水、盐的摄入。

2、在饮食方面应该尽量高脂,高油、辛辣刺激类食物的摄入,应做到低脂、低盐饮食

3、患者不应该在治疗期间做大量劳动和剧烈运动。要做到休息适当,运动适当。在治疗期需要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待患者病情稳定出现好转时,患者应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同时也应该避免用力,或长时间的活动。

五、个人感悟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进展性的疾病,如若治疗不及时将有很大概率导致患者死亡。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冠心病,本例患者刘女士患肺纤维化病史6年,高血压20+年,虽然也在服用降血压药物却经常擅自停药,从未监测自己的血压是否在服药之后降至正常,也从未再复查肺部情况,从而导致忽如其来的感冒竟然成为最主要原因,诱发了本次严重的心力衰竭。

其实心力衰竭也没有多么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我们身体出现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可以避免心力衰竭的发展。而我们出现什么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呢?当我们发现我们身体上出现了呼吸困难,干咳,咳出泡沫样粘液痰、下肢水肿、胸痛、恶心、昏厥时我们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

心力衰竭的预防也极为关键。我们应该不要抽烟同时也应该避免自己吸入二手烟,每天进行合理的饮食(低盐低油低脂)。进行规律的运动,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感染。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并关注自己的血糖和血压,当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要正确的服用药物,遵医嘱用药,避免服用加重心脏负担的药物。患者应注意休息,进行适当的活动,预防感冒,低脂饮食,监测血压、心率,每年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肺CT。若有胸闷、胸痛发作时应及时拨打120或去就近的胸痛中心就诊。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衰的分级标准有四级,一级患者虽然有心脏功能改变,但是没有临床表现,活动也不受限制,二级在患者有心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休息时没有症状,但是在体力活动时可能轻微活动症状,如胸闷,气喘,感觉胸闷,心功能三级,在轻微活动后即可出现胸闷气喘甚至心绞痛气短或呼吸困难等,4级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感觉到气场甚至呼吸困难,还伴有其他心衰的表现,如水肿。既然患者确诊是心力衰竭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了,一般是采用利尿剂配合些扩血管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了。心衰的分级一般按照症状表现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的,一共分四级,还有一种是科力普分级,是按照肺部的听诊范围进行分级的。心力衰竭分类多种多样:1、按发病紧急情况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两种;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病的紧急来分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高血压病、冠心病增加后,发展到后期可以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指标

心力衰竭的指标: 1.生物学的指标,比如说BNP就是B型钠尿肽,不但可以用于心衰的诊断,而且可以帮助诊断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及为判断预后带来参考。 2.心电图;心脏彩超,能提供心脏准确的结构和功能以分析心功能,正常人的射血分数在55%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心衰的发生。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分级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的步行距离,六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为重度心衰,150到450米为中度心衰,大于450米为轻度心衰,可作为参考。二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