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粥都是一道很好的养生佳品,中医认为,粥具有很好的健脾养胃的功能,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所以粥可与人参媲美,秋季天气干燥,更要早晚喝粥了。
喝粥养生:多喝红薯粳米粥延年又益寿
选红薯两块,粳米适量。粳米洗净,加水入锅熬煮,后放入块状红薯熬熟即可。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之功效。与粳米熬粥可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寿。
生梨乃百果之宗,润肺、化痰、止咳、降火、清心、解毒,民间更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秋季上火者宜多食此物。南瓜性温味甘,《本草纲目》言其“补中益气”,且南瓜富含瓜氨酸、精氨酸、及各类维生素、果胶、纤维素等,有“降糖降脂佳品”之誉,糖尿病人最易食用。银耳号称“菌中之王”,具有滋润而不腻滞的特点,可针体虚、久病初愈之人。此外,胡萝卜,黑芝麻,山药,枸杞,莲藕皆可入粥,其效各异。
无需一定比例,一样抓一把,洗净后入锅加水熬煮即成。绝不会发黏变稠,薏米和红豆熬烂沉底,淡红色的汤浮于其上,有效成分大都在汤里。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薏米可治湿痹,轻身益气利肠胃。红豆,亦称“赤小豆”,利水消肿,红色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运动少。既要祛湿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秋天食粥不无益处,尤其初秋,不少地方仍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若能适时进补温食,喝些热药膳粥大有裨益。
秋收新谷,糙米为佳。糙米即除了外壳之外都保留的全谷粒,虽然其口感较粗,煮多耗时,但其营养价值则高精米数倍。
诸米之中,最易用粳米,《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粳米在《伤寒论》等书中古方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薏米,中药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古人常用来祭祀。《本草化义》曰:“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现代研究则认为有利皮肤健美和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