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开始是头晕、头痛不适,检查示血压升高,患者未积极治疗。后症状加重,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不呈压榨性,无放射性疼痛。到我院就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予以缬沙坦、螺内酯降血压,脑心清片改善循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为了预防患者血栓形成,同时予以肢体气压治疗。后病情好转。
【基本信息】男,72岁
【疾病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治疗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
【治疗方案】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降压,改善循环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5天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好转
一、初识患者
患者前段时间一直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由于症状持续存在,于是到医院就诊,示血压升高,收缩压最高有180mmHg。当时医生让患者规律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并且定时监测血压,但患者自己不上心,日常并没有规律服药和监测血压。
直到前一周左右时间,患者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胸痛以胸骨下段为主,不呈压榨性,无放射性疼痛,无心悸、气促、反酸、恶心等不适。
患者开始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看是否能自行好转,但结果并未如他意,即使休息也并未缓解症状,于是患者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我院就诊。
二、治疗过程
入院后我先让患者做了常规检查,包括心脏超声、腹部CT、胸部正位平片、心肌酶谱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检查结果部分不正常,其中高血压4项提示醛固酮/肾素增高,肝功能示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心脏超声示主动脉及升主动脉增宽,室间隔增厚,主动脉瓣轻度返流,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弱。腹部CT示左侧肾上腺内、外侧枝根部增粗,考虑肾上腺增生、右肾小结石。根据目前的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心绞痛,于是进一步行左右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示冠状开口位置正常,未见明显狭窄,LED近段狭窄50%。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诊断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措施包括降压、调脂等,具体用药如下:缬沙坦、螺内酯降血压,脑心清片改善循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凝集,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为了预防患者血栓形成,同时予以肢体气压治疗。
三、治疗效果
患者来院就诊后,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过积极的调脂、降血压、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循环等用药治疗后,缓和胸闷胸痛的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也相对稳定在正常水平范围内。
患者自觉良好,身体无明显不适,精神、饮食状态良好。患者要求出院,经查体示,患者心率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未见明显异常。遂予以出院。出院带药(抗凝、调脂等药物),并嘱咐患者出院后规律服药,监测血压。
四、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少吃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辛辣刺激的也要少吃。适当运动,以自身舒适为宜。保证睡眠充足和心情舒畅。不吸烟,不喝酒。
2、日常要注意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持续不稳定,或者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3、要按时用药,控制血压。由于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所以日常注意在身边常备扩血管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
五、医生感悟
患者就诊前一段时间,就已经有明显不适症状了,但患者并未引起重视,也并未积极用药控制血压,缓解不适。直到后面症状加重,患者这才来我院就诊。
经检查和临床症状判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多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硬化性斑块形成后,会进一步导致冠状血管供血不足,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相关临床表现。
本文中的患者也是出现了胸痛、胸闷等典型不适症状。治疗上予以抗血小板、调节血脂、降血压等治疗,常用药物就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等。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明显好转。
所以大家在身体已经有明显不适症状的时候,就要警惕了,要重视起来,不要等到加重了才治疗,那时不仅治疗更麻烦,患者自身承受的痛苦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