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脑性瘫痪,一定要注重康复治疗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早产,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3个月后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行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为进一步治疗带孩子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后,予以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治疗1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基本信息】男,6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

就诊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渭南分院

就诊时间20215

【治疗方案】针灸+推拿+辅助低频脉冲治疗、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

【治疗周期】住院16天,长期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好转,患儿能够独立行走数步。

一、初次面诊

患儿一名早产儿,出生时浑身青紫,评分为7分。当时考虑患儿有缺氧,可能会影响脑发育,嘱咐家属回去观察患儿3个月家属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低于同月龄孩子就诊当地医院头颅核磁检查,发现脑脑白质软化灶,诊断为“脑性瘫痪”之后一直进行康复治疗孩子各项功能恢复的不是很好,于是进一步治疗带孩子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儿的诊断是比较明确的,考虑“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专科查体,结果示:双上肢肌张力为2级,双下肢肌张力3级,肌力为4级,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踝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均为(+)。

患儿目前症状表现为肢体比较僵硬,活动不灵,上肢运动功能还可以,但是右手的精细动作比较差,双下肢的肌张力高,不能独站及行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独立行走,所以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为主。

于是向患儿家属交代病情决定患儿治疗中医的针灸和推拿为主,辅助低频脉冲治疗、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点穴等。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三、治疗效果

经过1年的康复治疗,患儿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数步,虽然行走时姿势有些僵硬。同时患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语言交流能力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治疗效果长远来看还是很好的。

交代患儿家属在家要继续给孩子进行锻炼和康复治疗,定期要来医院复查

image.png 

四、注意事项

1、在日常要注意营养均衡,饮食中肉、蛋、奶及蔬菜水果都要有。

2、患儿康复过程中,要以运动训练为主,运动是患者能力恢复的基础

3患儿制定一个康复计划,然后根据患每天训练情况进行一个积分统计,这样就可以详细的看出患训练过程中训练趋势训练过程中家属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做好陪护工作

4、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带孩子复诊,评估疗效。脑性瘫痪需要的治疗周期较长,患儿家属要有充分的耐心,给予患儿足够的情绪关照和精神支持。

五、个人感悟

脑瘫患者症状多种多样,主要有运动姿势语言听力视觉等等方面这些也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恢复和加强的康复训练是脑瘫患者治疗中不能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所以脑瘫患者一定要坚持治疗,但是治疗周期可能比较长,需要医生、患者及家属付出巨大的努力。

脑瘫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脑瘫发病率

脑瘫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疾病。脑瘫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脑瘫的发病率较高,国际上脑瘫的发病率为1‰到5‰,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为1.8‰到4‰。脑瘫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孕龄越小,脑瘫患病率越高。

脑瘫的临床表现

脑瘫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早期性。即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所致的脑损伤。第二,非进行性。即脑瘫是非进行性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第三,障碍多重性。主要障碍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肌肉强直或痉挛,异常感知,抽搐及视听、言语等其他障碍。脑瘫的临床特点为运动障碍,常伴智能发育障碍和癫痫发作。脑瘫主要损害为锥体系损伤,并发锥体外系、小脑、脑干、脊髓等损伤。

如何判断脑瘫

脑瘫的判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第二,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第三,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和反射异常。第四,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以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需要排除在外。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