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发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脑瘫的发病原因其实很多,一般来说我们从家族因素、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这几个方面去描述,家族因素包括父母双方家族里边有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癫痫等等一些疾病,出生前包括宫内的感染,特别是怀孕早期,她有一些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包括孕中后期绒毛羊膜炎,还包括妊娠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等等。有很多种因素可以导致婴幼儿出现脑瘫,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基因突变,染色体的异常,或者有一些患者如果存在家族遗传性因素,也容易出现脑瘫,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如果存在抽烟,喝酒,以及吸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存在宫内感染,受到了电离辐射,那么这些胎儿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在分娩之后这些婴幼儿就会出现脑瘫的症状。从母体受孕一直到婴幼儿期,从这个时间段上来说,脑瘫的原因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一个月宝宝脑瘫表现

我国儿童脑瘫的发病率在2‰左右,多年来,许多围生期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瘫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氧缺血、产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1个月婴儿脑瘫表现一般不太典型,因为这个时候刚刚通过新生儿期,运动发育和语言发育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神经反射、哭闹、肌张力改变方面。小儿出生前、出生时以及出生后发现有脑瘫的一些高危因素,比如怀孕时期的感染、风疹、严重的妊高症、小儿出生时窒息、早产儿、严重的黄疸以及小儿出生后颅内出血等等。

如何诊断脑瘫

脑瘫指的就是小儿脑性瘫痪,确诊脑性瘫痪主要依靠的是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脑瘫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包括以下几点: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要想诊断脑瘫,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相应的体格检查,头颅CT和头颅磁共振等辅助检查。

脑瘫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脑瘫发病率

脑瘫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一组疾病。脑瘫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脑瘫的发病率较高,国际上脑瘫的发病率为1‰到5‰,我国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为1.8‰到4‰。脑瘫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孕龄越小,脑瘫患病率越高。

脑瘫的临床表现

脑瘫的临床表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早期性。即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所致的脑损伤。第二,非进行性。即脑瘫是非进行性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第三,障碍多重性。主要障碍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肌肉强直或痉挛,异常感知,抽搐及视听、言语等其他障碍。脑瘫的临床特点为运动障碍,常伴智能发育障碍和癫痫发作。脑瘫主要损害为锥体系损伤,并发锥体外系、小脑、脑干、脊髓等损伤。

如何判断脑瘫

脑瘫的判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存在。第二,在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第三,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例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和反射异常。第四,常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以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需要排除在外。